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58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598篇
理论方法论   196篇
综合类   2445篇
社会学   18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唐诗之所以繁荣,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是诗歌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汉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趋势。如何读诗,如何理解诗,是探讨唐诗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诗并不神秘,要更好地理解唐诗,必须从文化传统和汉语言特点这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2.
唐人小说叙事意象的美学功能体现为其对叙事主题的凝聚,对叙事结构的贯通,以及对叙事节奏的调控,这一极具文化意味和美学意味的叙事方式,从另一角度呈现了唐代小说家“有意为小说”的主体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53.
唐代狩猎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贵华 《唐都学刊》2005,21(3):14-17
唐代狩猎诗数量虽不多,但作者涉及面广,无疑是辉煌灿烂的唐诗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唐代狩猎诗创作的繁荣,与唐代朝野普遍尚猎的风尚及文人入幕、从军边塞活动密切相关。唐人狩猎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鲜明,于中还透露出崇猎尚武、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4.
不缠足运动发展到清末,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士绅阶层利用话语权势,在宣传不缠足运动中不断完善不缠足的理论,以促进妇女的解放;官方也改变了以往的旁观态度,转而支持不缠足运动,对缠足历经由劝到劝、禁并重,再到以禁罚为主,有利地配合了民间的不缠足运动,官绅对缠足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不缠足运动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5.
中唐以后,除了民间广为流行的长短句外,还出现了文人亲自创作的长短句。文人的长短句到底起源于哪里?假定文人的词是受民间词的影响而产生的,那么什么原因使文人对长短句保持持续不变的关心,并给予了词的地位?民间词的内容和风格是以怎样的方式传达到文人那里?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民间词文人化过程中文人词的形成原因,同时可以对定论词的性质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56.
南岳佛教诗歌创作从南朝时期开始,创作尚处于发韧期,到了唐代,终于迎来了异彩纷呈的时刻。同时唐代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高峰,诗歌创作的高峰往往会带来诗歌品评和理论总结的高峰,唐代诗学有着风骨和情韵并重的审美取向,诗学发展可以分为“载道”一路和“取境”一路。此外,近体诗对声韵的营造也承接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对格律的探究。文章结合这些诗论,采用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从普遍到个别地将唐代南岳佛教诗词的艺术特点做出较为准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57.
夏世华 《求是学刊》2012,39(2):51-56
文章系统解读了楚简《唐虞之道》第14至29号简的思想内涵及脉络,认为这部分简文首先通过尧成为天子之原因的追问,突出了德与位的张力问题,即在应然之理上,有位必当有德,但就实然之事看,有德未必有位.简文对这一德位张力有两个层面的解决方案:一方面,要求有德无位者全力修德,谨守性命,安于时命,养成恒常如一的圆满德行,从而能在得位而治时能“利天下而弗利”;另一方面,要求有位者透悟性命之正,从而能主动尚德授贤、退而养生,这既能使贤者居位而利天下,又能退而养生以自利.简文将“七十致政”之礼普遍化,试图断绝天子终身制的构想,也具有深刻的政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58.
《采蘩》为写召南贵族夫人采集白蒿以奉祭祀之作,《采蘋》为写将要出嫁的召南贵族少女采集浮萍、水藻后举行婚前教成祭祀仪式之作,二诗皆当作于周平王(前770年~前720年在位)初年;《甘棠》为召伯虎卒后故西周王畿遗民的悼亡怀念之作,当作于周平王元年至十二年(前770年~前759年)"二王并立"之时。  相似文献   
59.
Attribution theory remains popular in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often informs education studies. However, 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s tend to reflect the context-dependent character of the theory and existing measures have been found to have poor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Clearly, both issues need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by researchers prior to them applying any scales that incorporate attributional dimensions. Here we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reliable and valid measure that applies an attributional style within the context of citizenship. Two separat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zenship 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 (CASQ). The factor loadings of eight positive and eight negative events for the internality and stability dimensions were found to range between .41 and .75. The Cronbach’s alpha reliability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vents were found to be .79 and .74, respectively. While CASQ is seen to be a reliable and valid measure,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broader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than many of the instruments currently used in studies with an attributional approach.  相似文献   
60.
六言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滥觞于先秦,发生于西汉,发展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在盛唐时期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一些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皆创作了六言诗,而他们笔下的六言诗篇大多呈现出“风趣”的艺术风貌,即风神俊逸、趣味非凡,这与盛唐的社会气象以及这一阶段六言诗自身特点密切相关。这一艺术风貌对宋代及以后的六言诗题材范围与表现手法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