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3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从林语堂看翻译“文化间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文化间性"思想是翻译文化视角研究的重要指导哲学,其理论渊源上有着需要澄清之处。本文首先试探讨这一思想的源起及其蕴涵的深层逻辑,然后选取了著名翻译家林语堂先生《浮生六记》的译文阐释翻译的"间性"思想给译者带来的影响,进而揭示了翻译文化间性哲学的终极追求是超越文本的,是强调关联性的文化交际理念,更是倡导多元文化平等对话并实现文化秩序重构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02.
先秦两汉的传统小说观念以“小道”为核心标准,其学术性指向远大于文学性。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六朝文论,在理论层面继承了传统小说观念,将小说视为一种学术体式而非文学体式,忽略了魏晋以来小说实际创作中凸显的文学性特征,从而造成《文心雕龙》中所呈现的小说观念出现理论与创作的脱节。因此,在研究《文心雕龙》的小说观念时,应注意当时小说发展的大背景,尤其是杂传类等各体小说作品的实际创作情况。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六西格玛管理在全球的推行,六西格玛管理为企业取得的卓越绩效引人注目。从目前的状况看,国内企业管理水平一般在三西格玛至四西格玛之间(66810DPMO至6210DPMO),国外大型企业一般有五西格玛(233DPMO)的管理水平,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存在大量劳动的流失和惊人的浪费,无法与具备六西格玛水平的公司合作或竞争。我国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要打造以下几个关键:由上而下的策略性思考与推行力度、有效的六西格玛管理办法、务实尽职的六西格玛管理倡导者、基于漏斗效应的六西格玛管理工具应用、树立量化的管理思想等,从而形成一种量化的本土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4.
《吊屈原赋》先唐注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谊《吊屈原赋》是汉赋名篇,历代注释甚多。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有胡广、服虔、应劭、郑氏、李奇、邓展、苏林、张晏、如淳、孟康、韦昭、晋灼、臣瓒、徐广等14名注释家为其作注,这些注释文字主要保存在《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的征引中。早期注释或注音,或释词,或解句,或校勘,促进了《吊屈原赋》的解读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5.
在东亚史中,六朝时期的"东亚文明圈"是较为复杂的。从外缘性因素(国际朝贡关系、王朝分裂对立等)来看,东亚诸民族国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时紧时松,所呈现出的"螺旋式"的关系演进让东亚文明圈越来越紧密而不可分割。在汉魏六朝史籍资料中,以"辽东——乐浪"线的分合为主线,分析东晋南朝、北朝(尤其是北齐)的东亚朝贡国之等级关系,可以看到中国本土自身的南北分裂状态引起了东亚文明圈内诸民族国家关系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106.
西方柏拉图和中国的孔孟、老庄、荀朱亲自躬耕,集众家之长,创立一系列独特的政治、道德、教育、社会、经济等新观念,并将这些观念逐渐长期渗透到欧洲和中国的历代广大统治者和百姓头脑当中,并由此影响和推动着欧洲和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朝着既定的方向迈进。柏拉图和中国六子在某些思想创新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两者进行比较对于当今东西方文化追本溯源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7.
黄维樑 《云梦学刊》2007,28(2):90-93
在我国面临庞大的“文化赤字”的情势下,我们要重视以《文心雕龙》为高峰为重镇的中国文学理论。用《文心雕龙》的“六观法”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进行研究,可以打破中国传统文论“不重分析没有体系”的迷思(myth)。  相似文献   
108.
《浮生六记》中的陈芸以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女性”形象。陈芸形象的出现是以江南才女辈出的人文环境、乾嘉时期兴旺的女学和性灵文化作为文化背景的。陈芸形象透视出的文化内蕴是中国封建社会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和张扬,在潜意识中试图超越现实关系的束缚,追求舒展人性的自由空间的意向。  相似文献   
109.
六朝教育格局的多样化,其背景是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为教育形式、内容、方法、对象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官学与私学并存,是六朝教育的基本格局。贵族官吏的办学,学者的私人授徒讲学,家庭教育与家学传承,补充了国家教育资源的不足。这种多样化的教育格局,有利于学术思想的百家争鸣,有利于各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回顾六朝教育格局的多样化,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学,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0.
自然山水审美在六朝成为风尚,这一现象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人与自然山水关系的演变、政治环境与隐逸文化潮流、庄园经济活动的开展、玄佛思想的盛行都促进了自然山水地位的提高,最终促成了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自然山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