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238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Lean Six Sigma (LSS) is a majestic process improvement methodology that has been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management strategy across services. The influential synergy of Six Sigma and Lean aims at improving the processes, focusing on both rapid and robust improvements, reducing waste and variation in the process. LSS generates successful results in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s) based environments, where process data gets measured and leveraged for making essential management decision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LSS in banking industry through a real-time process improvement study. The article establishes the literature for the need for LSS in banks detailing on customer facing metrics and process KPIs. An action-research study conducted in a retail bank is presented in LSS DMAIC methodology which reaped a benefit of INR 1.6 million and is a classic example of how LSS can bring bottom-line impact to an organisation, alongside contributing to the process improvement mind-set in employees.  相似文献   
42.
吴华玲 《云梦学刊》2010,31(3):113-116
林语堂的汉译英作品之所以在西方受到普遍欢迎,其中不容忽略的一个原因在于他极力秉持的中庸人生观对其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影响。林氏选择翻译《浮生六记》是因为与之有精神上的契合和情感上的共鸣,在翻译过程中,他时而走进作者,时而走进读者,以其深厚的文化和文字功底游刃于作者和读者之间,在“半里乾坤”中演绎着翻译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43.
文章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从诺德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分析诗句和成语俗语的翻译特征.文献型翻译较多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 而工具型翻译以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方式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译文中两种方法综合体现、相得益彰,在确保译文与英语读者的认知理念不相冲突的同时,较为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4.
在考察六朝《异物志》之存佚的文献基础上,对《异物志》与六朝文学之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认为《异物志》的出现为六朝文学特别是咏物赋的写作提供了素材,拓宽了畛域;而六朝文学之影响于《异物志》的写作,则主要表现在使《异物志》的文学性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45.
在对企业调查研究分析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理论武装、强化能力建设、坚持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培养选拔机制、培育优良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6.
作为儒家的学统,“六经之教”是理解儒家文论及其意义的内在视野,它深刻地影响了儒家文论话语的建构。首先,经典意识确立了儒家文论“宗经、征圣、明道”的最高原则,儒者因此致力于论证“道”、“圣”、“经”的同一与贯通,抽绎“六经”文本的文体品性和作文规则。其次,“立象尽意”、“知人论世”、“以易逆志”和“知言养气”实质性构成儒家经典释义学的基本框架,实现了对“六经”的价值转换,并在对“六经”的诠释中引领出有关文艺根本精神和文论构建思路的理解。最后,“六经之教”规范了儒家文论的价值取向,直接生发出的文论意义就是文艺成为“成人”的助缘、媒介和途径,其文化功能在于造就情欲与理性和谐统一的道德理性的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47.
本文主要从继承与创新两个角度论述了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的"骈文化创作倾向",全文论述角度更加偏重于这一时期书信体散文文体形式上的发展与创新,而这种发展与创新主要是从语言句式的对偶、四六句式的对仗、音韵声律的和谐以及用典技巧的运用四个方面来加以体现的。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使读者对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骈中有散,散中有骈,骈散相间"的文体形式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8.
林语堂是20世纪中国集翻译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翻译家之一,他的翻译思想具有明显的独创与超前意识,为我国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值得挖掘的话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以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为例,对林语堂先生的翻译思想进行解读,指出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都体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中"和谐统一"、"译者中心"、"选择/适应"及"译有所为"的理念。  相似文献   
49.
古代文学史上的很多作品都具有多元文化形态的特征.汉魏六朝小说体现了地理博物学、史学和宗教的多元文化特点,又具有文学想象、叙事、写人等小说文体元素.这种多元文化形态的存在在各个方面制约了作品的文学性,其情节、形式乃至艺术手法往往成为某种文化形式或著述动机的附着因素.文学史写作应格外注意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50.
六朝历史,因分裂偏安、转蓬离乱,多遭史家否定。今天看来,需要重新检视。六朝政权继承汉族文明,主宰着南方向中国文化高峰迅猛前进。六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步向南方转移,南方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六朝虽为偏于江南的地方政权,从国力和军力而言都弱于北方,但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积淀了璀璨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