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66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郁慧娟 《阴山学刊》2006,19(1):12-16
钱钟书先生从文学角度总结心理学中的"同时反衬现象",谓"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诗人体物,早具会心",此一现象可以向多个层面延展,古人面对现实,诸如阔大的空间、混乱的时代、特殊的境遇,而反观自身难堪的遭遇,反衬中的两极壮阔与渺小、贫苦与富贵、才高与命舛,由于一方的存在,另一方会更加凸现,或同时增加彼此的份量.探绎杜诗中"同时反衬"整合出的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境界,从而体味诗人经营诗艺的苦心.  相似文献   
72.
李廣田先生以文藝創作者的思維邏輯,在東西方文化的縱橫座標系內,全面、系統地審視和闡述藝術批評的"四要素","獨樹一幟"地建構屬於他自己的文學理論體系。因此,他的文學理論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系統;顯示著完整、獨異、宏放的特徵。  相似文献   
73.
罗兰·巴特的文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特的文学理论尤其是他的“文本”理论独树一帜。他的“文本”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他把“作品”与“文本”加以区分,把“文本”看成动态的生成过程,并对“文本”作了详尽的分类。巴特的文本理论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重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4.
比喻的核心在喻体,喻体的优劣是比喻成败的关键。喻体为“直观的感觉”,具有形象性;喻体可以广泛选择,具有多样性;喻体能够纵向铺张,具有延展性;喻体与本体关系暧昧,具有含蓄性。比喻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喻体的诸多特性,才能很好地运用比喻修辞格,增强比喻的认知和审美功能。如果说比喻是文学的生命,那么喻体便是比喻之源,文学之光。  相似文献   
75.
把柳宗元诗文中有代表意义的礼文学作品与具体的传统礼制礼义结合起来赏析,为认识柳宗元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6.
本文对沈从文文学观念的几个方面,即"生命"美学观、"文学自由"论和文学功利观作了简要概括,并在现代文学理论史的背景上对其文学观念进行了一定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沈从文的文学观念同"改造民族灵魂"的基本文学观念的一致性,以及在"湘西价值"坚守下的独特性,从中探索沈从文对现代文学理论创作的启发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7.
汉代作家是具有不同社会身份、 知识结构及审美取向的个体, 身份、 知识背景对作家创作有直接的影响和规约. 不同阶层、 不同社会身份的文学主体, 日常所关注的事务不同, 所思所想有异, 因此, 诉诸文学创作即形成了言说内容及主题话语的明显差异. 与身份相应, 不同的学术背景及知识结构,也会直接带来文学主体审美取向及话语方式的差别. 身份、 知识结构、 审美取向之异是汉代文学生成及发展的重要内驱力.  相似文献   
78.
《国画》向来被视为官场小说的代表作,但《国画》绝非一般 所理解的典型意义上的官场小说,它有着过于丰富驳杂的小说内涵。以 官场为题材、以官场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国画》的诉求和心思却远 在官场之外,浸透着对于人性、人情、世情等的深刻洞察和细致呈现, 从而成为一部书写官场“内心”的力作。在这个意义上,《国画》拓展 了现实主义写作的内涵,成为官场小说辉煌的起点。在《人民的名义》 风行之时,再思或重提《国画》尤有必要。  相似文献   
79.
从本质主义的走向发生学的——女性文学研究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出历史地表之前这一命题的提出和展开,意味着在发生学意义上对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进行考察。这一思路非常重要。较之用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直接阐释和分析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女性文学研究,它更多地离开了本质主义的考察,而进入到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自身生成与发展的历史性的描述之中。中国近现代女性文学带有鲜明的女学生的文化特征。迄今为止,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和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与西方有着根本不同的路向和特征。因此,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不能仅仅依靠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本质主义的规定,而必须回到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中来,在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的基础上感受和理解中国女性的解放之路,感受、理解和阐释中国的女性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80.
"信达切"三原则由已故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刘重德先生在对严复的信达雅标准扬长避短的基础上提出并经过三次逐渐完善的阐释,在文学翻译理论研究界引起强烈反响。该原则的适用性可在李文俊对《喧哗与骚动》的汉译中找到明证:在内容上,译者字斟句酌加上必要的注释,毫无偏差地忠实于原文,完全地实践了"信"的标准;在表达上,归化和异化,简短地道的口语与庄重冗长的书面语完美融合;在再创原文风格上,紧切原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最佳地切合了原文独特的风格。因此,"信达切"三原则适用于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