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9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81.
绿原认为,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和人,现代诗追求复杂的内蕴和复杂的表达。中国现代诗必须学习西方的现代诗,但不能简单地追随与模仿,应从自己创作实际出发进行借鉴和吸取。绿原从自己四十年代就形成的具有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创作准则的基础上积极吸纳现代诗的艺术表现力。文章从“复杂的象征、暗示”,“智、理的表达”,“挖掘内心”,“史诗视野”几个方面展示出他融化现代诗艺术的创造性的匠心。  相似文献   
82.
杨德春 《唐都学刊》2014,(1):103-106
《桃花扇》中侯方域与李香君初会于崇祯癸未,两人一见钟情,进而发展成为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些内容与史实完全相合。对于侯方域与李香相识的时间、"不复更与相见"的含义、"此去相见未可期"的含义也均有深入研究,从而证实《桃花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与史实并未乖离。  相似文献   
83.
葡萄牙传教士徐懋德在钦天监的天文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牙传教士徐懋德通晓天文学、数学,以精通历法者的身份进入北京,在清钦天监任监副一职。作为钦天监的主要天文学家,徐懋德是德国传教士戴进贤的挚友和亲密合作者,他们在北京的许多天文观测报告很快传回欧洲,引起欧洲科学界的关注。徐懋德与戴进贤在编撰《历象考成后编》的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历象考成后编》介绍了刻普勒天文学理论及欧洲天文观测新结果,是一部以西方天文历法为核心的较先进的著作。徐懋德与戴进贤密切配合,对中西天文学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4.
清代四川天后宫考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天后又称妈祖,是宋代以来东南沿海民间信仰崇拜的主要乡土神之一。清代乾隆以降,四川却出现大量崇拜天后的庙宇──天后宫。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迄今尚未进行讨论。本文较系统地考察了四川天后宫建立的背景、分布状况及其社会功能问题,以期对闽粤的四川移民活动问题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85.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专门研究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三百年间中国学说思想史的开拓性著作。侯外庐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是“五四”以来有关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的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86.
侯外庐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具个性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他从翻译《资本论》入手转而进行思想史研究的独特学术路径,不仅奠定了"侯外庐学派"的理论特色,也发前人所未发,得出了一系列对中国古代社会特点极具启发性的认识。外庐先生不是书斋里的学者,而是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关怀融入学术研究,他对封建社会"异端"思想、早期启蒙思想、宋明理学的研究,都表现了这一特色。外庐先生是史学家,也是教育家,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侯外庐学派"后继有人,不断发扬光大。发掘上述具有鲜明个性的学术特征,便可发现外庐先生学术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7.
先周世系,尤其是后稷、不窋的父子世系,自司马迁以降,争讼不清。争讼的焦点,围绕《史记》形成“世后稷”“夏之衰”“失代数”三个中心问题。敦煌遗书S.1889《敦煌氾氏家传》的重见天日,为解决这一争讼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敦煌氾氏家传》大致为前凉或隋唐初期作品,在时间上比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都还要早一些,因而更具价值。通过传世文献、敦煌文献考察,认为虽然西周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的代数阙失,但代数的阙失与后稷、不窋父子世系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后稷、不窋之间的父子世系可信性较强,《史记》“后稷卒,子不窋”的说法仍然可靠。  相似文献   
88.
刘咸炘关于《吕氏春秋》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富,集中反映在所著《吕氏春秋发微》一书中。该书论列各篇,胜义纷呈,然而迄今尚未引起学界关注。本文将其研究成果归结为五个方面:辨杂家、论体式、明主旨、撮篇义、贯全书,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了论述。期于引起学界注意,以便加强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9.
在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中,侯外庐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结合历史资料,通过批判性研究,展现了中国历史的民族性特点,并揭示了当代中国的时代性主题。  相似文献   
90.
王宇 《浙江社会科学》2012,(7):119-125,159
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中以"二度抽离"批评现有的宋明理学研究,在历史学界和中哲史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本文试图从南宋浙东学派的早期领袖吕祖谦在乾道九年至淳熙元年间,就薛季宣《墓志铭》和《伊洛渊源录》的取材问题与朱熹发生的思想碰撞,分析这一碰撞的实质就是南宋前期程学(包括朱熹)在发展中出现了"二度抽离"的动向,而南宋浙东学派则试图扭转"二度抽离",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术实践,并与朱熹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辩论。本文尽管不认同余著对"二度抽离"始作俑者的认定,但认为"二度抽离"实为认识南宋思想分野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