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7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1.
马一浮功夫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一浮在朱子学的基础上,针对时代病痛,提出读书、穷理、涵养的道德修养功夫。这不仅是一种独创的理论思考,更是他一生道德实践的真实体现。它为儒学的重建指出一个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32.
西北回族军阀集团是对来自河州马姓回族三大家族的军阀的总称,三大家族分别立足甘、宁、青,各系之间泾渭分明.马占鳌是诸马军阀的奠基人,也是"甘马"的缔造者,因为他在大胜左宗棠的情况下率领回民起义队伍接受清政府的"招抚",以至于成为史家笔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33.
马丽华以纪实散文的体例,使雪域高原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在《走过西藏》、《藏东红山脉》等文集中诗意地再现,并以审思为其散文创作的整体运思方式,对西藏人与自然的关系、传统的渐变及重建民族话语资源和话语策略作沉静的审思。更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和话语展现了一个不同于扎西达娃笔下的马丽华的西藏,为人们进一步从认识上消弭边缘与中心化、地域与全球化的差距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34.
马相伯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先后创办了震旦学院和复旦公学。其教育目的是为了救国,教育内容注重科学,教育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由研究、演讲等能力。这些思想对今天的教育事业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本文论述回族作者马强、陈粤湘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36.
马致远散曲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既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历程和人生态度,也反映出元代儒、释、道三家思想对文人的影响。但历来的研究者多关注其散曲的儒家精神和道教色彩,而忽略了其中的佛家意蕴。或有论及者也将这一内容倾向一概视为“消极”、“虚无主义”思想,这是有失公允的。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马致远的一些重要作品来探究其中的佛家意蕴,从而展示其散曲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37.
在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板块上,马原写下了亮丽的一笔.这主要不是依赖他作品的内容,更多的则是他那恶作剧般小说叙述的"陌生化"形式.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有意识地创作了"活页小说",形成类似"元小说"的效果.但马原最终被读者抛弃与他最初被读者接受一样,都是因为"形式",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悲剧.  相似文献   
38.
姜洪伟 《阴山学刊》2005,18(6):22-25
<贩马记>是李健吾进行话剧民族化改革的一个成功尝试,它巧妙地将南戏的一些重要特征吸收进话剧,创造出传奇剧这种新类型.李健吾在使用"南戏"与"传奇"两个概念时,并不严格加以区分.他把自己的戏叫作"传奇",并试图吸取南戏的精神在形式、时空背景、人物设置、情节构造、意境以及语言等方面继承南戏.  相似文献   
39.
马其昶是清代解说屈赋的殿军,又开启了近代楚辞学研究的新声。博采众说是《屈赋微》的重要特色之一,其总体特点是能够广泛采择汉代以来,尤其是清代学者注评《楚辞》的诸家专著或文集笔记中语,将其重新熔铸,折衷已意,由博反约。这一特点贯穿于《屈赋微》中韵字的订音与辨音、字词句的释义、章句篇旨的阐释等多方面,其目的在于务使韵字合韵、字词句义明晰、章句篇旨达意。  相似文献   
40.
<马氏文通>是我国语法学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语法著作.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古汉语语法,具有一个完整的语法理论体系,但其中的矛盾之处也很多.如对介词"之"用法的分析存在缺陷:第一,它的分类标准不统一,类别的归属不够恰当,介词"之"的同一类用法出现在不同的类属中.第二,由于对语法结构的认识不成熟,导致举例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