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279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元代沿用宋金制度,建置架阁库以收藏和管理档案。档案管理人员主要是架阁库管勾及其所属典吏、书吏,各机构首领官也兼管档案工作。文书档案必须经过监察部门的审核才能入库,档案的查阅和交割也有一套制度和规定。元代重视使用档案,各级官府抄录有关资料作为审刑理政的依据,元廷也利用档案汇编法规、断例以供各级官府使用。  相似文献   
32.
文章试从塑造“高大全”英雄的样板戏《沙家浜》与解构英雄,重塑凡人的小说《沙家浜》进行对比性阅读中揭露不同历史文化语境对今昔《沙家浜》的影响。可以说,《沙家浜》无论是往日作为“图解政治”之工具还是今天作为之“彰显欲望”手段都可以看成是文学在不同时代遭遇的性质相同的写作困境———外部环境对文学的过多干扰。  相似文献   
33.
在清代这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士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生存方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一形象 ,我们能够深刻地透视出本时期士人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的裂变。  相似文献   
34.
从"五至"说的比较来看,<孔子家语·论礼>篇"子夏侍坐于孔子"章与<礼记·孔子闲居>篇及楚简<民之父母>篇所据祖本不同,<家语·论礼>篇所记更真实,更符合原意,并非抄袭<礼记>而来.  相似文献   
35.
程千帆、吴新雷两位先生在<两宋文学史>中对于宋代骈文(宋四六)发表了精辟的论述,同时也提出了"南宋前期四六四大家"的说法,具体所指为汪藻、孙觌、洪适、周必大四位南宋四六文名家.不过从四大家入选人数与分期两方面看,此说还不够严密,对洪适、洪遵、洪迈兄弟四六文数量和地位的论述也有进一步深入讨论的余地.总体看来,南宋前期骈文创作较为繁荣,名家众多,"四大家说"尚不足以概括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36.
在新世纪底层叙事的洪流中,以农民进城为叙事架构的贾平凹的《高兴》也被视作底层叙事的重要收获。不过,从小说对主人公刘高兴进城原因的超然选择到拾荒者和乡村知识分子的身份设定;从以拯救为目的的故事原动力到对城乡关系裂隙的缝合,都显示出贾平凹超越性的价值寻索和审美诉求。尽管故事最终以五富的死亡为终结,但毫无疑问《高兴》已经与底层叙事纯粹的苦难展示、悲情控诉划清了界限。  相似文献   
37.
高句丽小兽林王尽管在位时间仅有十三年,但在引进佛教,建立太学,颁布律令等方面着力较大,对高句丽的思想教育、文化制度皆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从其与大“朱留王”大武神王对称为小“朱留王”可知,其在高句丽历史中卓越超凡的政治才能和影响,而“小解朱留王”的王号对于解开高句丽王号与王姓的谜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8.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有着广泛的影响.但是从中唐到晚唐五代社会境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必然会影响学贾岛一派诗人的心理状态、思想感情和他们对贾岛诗歌的取向.因为作家心理情感的改变与诗风的流变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考察晚唐五代贾派诗人的思想境况对于我们研究贾岛诗风和晚唐五代诗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李静 《北方论丛》2004,(6):35-37
辛弃疾、陈亮二人的鹅湖之会是辛、陈交往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稼轩词派形成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这次会面中,辛、陈二人以词相互酬答,为后世留下了一段难得的佳话,更在实际的意义上强化了稼轩词派的显性特征,扩充了稼轩词派的创作队伍,壮大了这一词派的创作力量,使得稼轩词派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流派.  相似文献   
40.
秦嘉、徐淑的诗歌既渊源于秦风,又超越秦风,融合了文人的才学灵感和不同地域文化精神而展示出崭新的精神创造,其创作上的成功标志着汉代陇右地区文化的长足进步.秦嘉、徐淑夫妇对书信体文学具有开拓之功,徐淑《答秦嘉诗》是楚风、秦韵相融合的艺术结晶,并对文人五言诗创作具有推动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