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75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1040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姜海波 《求是学刊》2007,34(6):52-58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格外重视,在各种学术争论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责难和辩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沿袭着生产力概念的古典经济学用法。经过《神圣家族》、《评李斯特》等文本,马克思变革了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恩格斯手写稿上的批注表明了生产力概念的哲学内涵,而且把生产力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2.
马克思的早期认识论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博士论文》为标志,它提供了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必要的必要前提;第二阶段以《手稿》为标志,它提供了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思想萌芽;第三阶段以《神圣家族》为标志,它预示着认识论发展即将产生新的质变,预示着马克思认识论的即将产生。  相似文献   
103.
关涛 《学习与探索》2002,42(2):7-11
在《18 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 ,马克思转向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根据事实上就是他在前面所做的对私有财产的批判 ,而这样做之所以可能的更为深刻的前提是私有财产同黑格尔哲学有着根本性的联系。对私有财产所做的批判 ,不仅使黑格尔哲学的根本局限性得以暴露 ,从而使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得以完成 ;并且为哲学革命的发生 ,即感性对象性活动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全部根据。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马克思的“实践”与海德格尔的“操心”这两个重要概念及其所依附的“存在与时间”观进行的比较性研究 ,可以得出结论 :“实践”的时间性阐释是对“操心”的时间性阐释的原则包含与超越。马克思的时间理论倚重“将来” ,并不是《圣经》的翻版。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的开启 ,是一个实际的生存问题 ,不是可以当做逻辑的可能或目的论意义上的可能予以“证明”和“证伪”的。“过去”的意义在海德格尔那里 ,在于说明“天命” ,对于马克思则在于说明人是在“活的传统”中创造历史的。这一切总起来说明 ,从传统的时间、空间观中解脱出来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他们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理论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谈论西方经济学时,津津乐道,如数家珍。而学习马克思理论时,则纯粹当作一种政治说教,几乎没有人自愿学习和接受。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理论的学术地位、革命地位、实用性及如何看待马克思理论等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马克思理论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对自己的货币理论进行了详细而系统地探讨,揭示了货币是产品的商品形式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与价值内在关联;指出货币是社会关系的物化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社会三大形态演进规律。当前,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正确分析货币的现代功能及其对社会全面关系的深刻影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7.
任厚升 《齐鲁学刊》2004,1(5):98-101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依据价值交换的,而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又提出资本主义商品是按照生产价格交换的。对此,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生产价格"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从本质层面来看,生产价格与价格相比较,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生产价格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对期商品价值的发展形式,即商品价值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理解的价格,它存在的历史前提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它在量上等于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相似文献   
108.
徐文华 《齐鲁学刊》2003,1(5):121-123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理论过程中,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论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出发,开始步入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的真实面目,寻找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新的、科学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9.
张登巧 《北方论丛》2005,1(5):120-123
生存论是真正关于人的哲学理论,生存论视野中的人是真实的人、活生生的人,即现实具体的人、感性活动的人和历史生成的人.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是一致的,从人学的维度解读生存论转向,其实是人学本体论的转向,是传统人本主义在当代的根本转型.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实现了生存论转向与人本主义转向,但这并非两个不同的转向,而是同一个转向,即转向实践-生存人本主义.如果我们把马克思所开辟的新哲学理解为"实践的唯物主义",那么,他的新人本主义就是生存(实践)论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0.
关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践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中介 ,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基础。马克思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 ,同时确认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体。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即生存论的本体论 ,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追求的目标 ,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斯大林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自然本体论 ,遮蔽了实践的本体论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卢卡奇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面貌 ,但把自然本体论作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前提和基础。 2 0世纪的历史运动凸现了实践本体论的内在价值和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