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2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17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68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属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具有民族性、政治性与公共性三大属性,其中:民族性是通过发展民族关系、自治机关民族化、自治权以及政府过程等方面反映出来;政治性与民族性结合,在处理民族政治关系和构建民族政治秩序中表现出来;公共性与民族性融合,通过管理主客体、公共权力、价值取向和公共利益等方面体现出来。民族性是最为突出的属性,是政治性、公共性的内核,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属性是民族性、政治性、公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2.
庙会体现的是对乡村神祗权威的建构,也隐含一种消解中心的倾向,这种倾向一方面体现于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庙会表演,另一方面也体现于庙会组织本身,即庙会组织提倡在轮值的所有会头之间维系一种平等以及责任分担的原则。对等级的消解从日常生活中生发出来,在庙会仪式生活中这种等级似乎又得到重新建构,但这实际还是一种消解和否定,通过欢快的表演而得以实现。同时,一种新的平等状态会通过这种内隐的消去等级结构的去结构化倾向而获得。  相似文献   
53.
姜峰 《学术探索》2004,(6):107-1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沈从文的创作中对生存经验的复杂关照和对审美体验的丰富传达 ,使文本具有一种新旧杂陈的繁复的美感内涵 ,建立起审美主义的多重视野。沈从文的湘西风情小说 ,民族性与现代性合二为一 ,其现代性借民族性来实现 ,民族性在现代性中获得存在的理由。他的存在意义在于 ,对中国的现代性选择而言 ,是一种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54.
中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人物”已争论了几千年 ,持肯定观点者 ,有真人真事说、氏族或部落首领说、时代群象代表说、先民智慧象征说等 ;持否定观点者 ,有神话说、先民社会现象符号说、后人伪造说等。本文只讨论对三皇、五帝持“肯定观点” ,学术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涉及研究方法、态度等 ,并就学术研究与旅游文化的关系、区别谈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5.
本文侧重论述黎族文艺家王文华搜集整理的黎族民间叙事长诗及其音乐艺术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56.
王俊 《云梦学刊》2007,28(6):110-112
鼓楼是“南侗”地区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它造型精美、结构古朴,具有很高的建筑学价值;它还集财富和人文展示、聚会议事、民俗风情以及休闲娱乐等诸多社会功能予一身,对于侗族社会的雏系和进步、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均不可或缺,有其独特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57.
我国流动人口在出现由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西部落后地区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规模迁移流动的同时.也有局部的逆向流动。这种逆向流动的规模尽管不如前者显著.但却涉及到更复杂的民族关系.而各民族的居住格局又是影响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以西部云南省迪庆州为例分析发现.总体上流动人口中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整体居住分离程度还是比较低,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居住融合比较理想,但分民族来看.汉族与藏族、回族的居住分离程度较高.远远大于白族、纳西族和傈僳族。有效地进行居住迁移调整不仅可以减少各民族流动人口内部的矛盾.而且也能促进各民族流动人口之间、各民族流动人口与原住居民之间的融合,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8.
霍城县老城村的调查显示,随着外在环境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迁移到新疆的东乡族在其传统的教派门宦内婚、宗族外婚、早婚、包办婚、近亲婚等婚姻习惯方面发生了巨大变迁;同时,随着他们同其他民族交往的增多,族际通婚现象也渐趋普遍,并对其文化特质、族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9.
生态视域设置了过去凭啥活着、现在怎样活着、未来如何活得更好三个时段的维度问题,壮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散文体和韵文体结合,对于族群起源有着自身特有的生态想象;活态仪式的善待万物展现了和谐的生态实践;诉求自由、探求真知为未来向好的生态建构——将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诗意生活感性的、审美的呈现为民间文学的艺术创造,以其特有的神话、传说、歌谣、仪式等成就了稻作文明——“那[na^2]”文化生态叙事。  相似文献   
60.
壮族民间信仰天地善院蕴涵了精神寄托、道德培养、维护稳定等与当代壮族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因子,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