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以多重证据法发掘神话背后的历史信息,探考西王母神话中两大要素与华夏史前文化大传统的渊源关系,即女神崇拜和美玉崇拜(拜物教),还原欧亚大陆史前女神文明大背景,解析夏商周三代以来地域文化兴衰更替的线索,说明玉山与玉胜形象发生的考古实物原型,揭示后起的儒家河图洛书新神话系统如何继承和改造美玉崇拜、排斥和遮蔽女神崇拜,使西王母形象被道教接纳和再造,削弱其独立女神的地位,匹配男性神祇东王公或玉皇大帝。  相似文献   
282.
翁有为 《文史哲》2005,(3):115-122
傅斯年与钱穆,都堪称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着自己鲜明的学术个性和学术思想的史学大师。傅斯年是科学派的领军人物,治学主实证求真;钱穆实际上则是新儒家学派的中坚,治学主经世。实证求真学派、新儒家经世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三足鼎立的三大史学流派。因之,从傅、钱二者的交往和关系看二者的学术思想及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的学术史是颇有代表意味的,给予吾人的启示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283.
闵宗殿先生发表于《中国农史》(2002)的文章《不该多此一点——关于“雨木冰”标点的商榷》一文认为,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宋书》五行志和《金史》五行志中,多次记载的“雨木冰”自然现象,校点者的句读“雨,木冰”是不合理的,不该多此一点,也就是不该在“雨木冰”中间加上逗号,认为“雨”是动词,并用翔实的事例证明,“雨”作动词用时,是与后面的名词联而不分的。但考之于典籍,“雨木冰”之间应该加上逗号,只有下雨才能形成“木冰”;同时闵先生把“木冰”看成是“雾凇”的说法也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是两种不同的气象现象。  相似文献   
284.
穆时英是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其都市小说通过对都市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大都市的喧嚣、繁华与奢靡,揭示出都市人存在的荒诞与孤独虚无、情绪的悲观失落与茫然无措。同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繁华都市中人们价值尽失的堕落,以及情与欲分离的哀婉。这无不体现出穆时英颓废的美学现代性。  相似文献   
285.
刘华 《晋阳学刊》2007,(3):117-121
穆旦对现代诗歌最重要的革新在于凸显了过去新诗中所忽视或未曾处理好的"知性".在将"思"成功楔入"诗"的过程中,意象的运用起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穆旦的诗歌中,除了那些贯穿在每首诗内诗情流转与诗思运行之中的单元意象外,值得重视的便是关联并统摄着全诗主旨乃至整个诗作母题的主题意象.这些主题意象主要是在现实、生命和玄学这三个主题层面上呈现的.深入考察主题意象在不同主题层面的表现形态和呈现方式,具体探究意象设置与意义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许能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把握穆旦诗歌建立在主体原创基础上的艺术个性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286.
孔子复礼, 老子复道。然其政治理论的基本倾向则是一致的, 都是追求民利、民朴、民安, 使社会重归和谐。二者的不同在于:老子主张让民自正、自化、自富、 自朴,推崇无为, 反对干涉。孔子则倡导正之、化之、教之、富之,强调德教风化。他们对现实的批判则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87.
穆时英、施蛰存是 2 0年代末 30年代初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创作 ,运用新的艺术手法表现现代都市 ,具有其共同的流派特色。然而 ,由于在吸取外来影响时艺术借鉴的差异 ,其作品又分别显示出不同特征。穆时英更多借鉴新感觉主义 ,施蛰存主要吸取新心理主义。二者在题材取向、艺术方法和叙述视角等方面各有特色 ,表现出不同的创作个性及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丰富多元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288.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此为西晋“文章中兴”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群体。张载、张协、张亢 ,此即“三张”。然其父之名 ,史传有“张牧”、“张收”之异说。其实 ,不少文献可以显示 ,“三张”之父乃张牧。确证此说 ,有助于了解张载之生平仕历 ,有助于读解张载、张协之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89.
杜牧对牛李两党的态度,前人有“恩牛怨李”和“党牛怨李”两说。杜牧怨恨李德裕,是因为他在会昌二年(842)遭到李德裕的遣逐,被迫由比部员外郎移任黄州刺史.本文从杜牧与牛僧孺的密切交往、杜与李德裕的政治矛盾、杜牧与李德裕道德意识上的差异三个方面,探讨杜牧遭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0.
略论汉、宋铜镜纹饰中的西王母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汉代铜镜和石画像中经常出现。宋代铜镜纹饰之中也曾有过这一形象,然而其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均有所不同。西王母故事并非自宋代流传而来,所以人们一般都不熟悉宋镜中的西王母形象。本文试图指出这一故事的思想背景,并讨论宋以来西王母形象的变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