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9 毫秒
21.
昆仑神话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型神话,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体系中最重要的女神,其神异的形象、独特的精神内涵、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在文化传承中的女神形象在具备原始性、情感性、多元性的同时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相似文献   
22.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蕴涵着民族精神的内核,展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和创造智慧。探索中国古代神话中体现的民族精神如自强精神、重德精神、忧患意识、乐观精神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复苏对于构建当代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23.
本文尝试较为全面的对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神话学进行剖析.通过对野性的思维、结构主义神话学的时代背景、研究思路、关键概念的研究,把结构主义神话学总体特征表现出来;并通过对<神话学>的整体论述和对<生食与熟食>的方法论评析,将理论模式和具体分析统一起来.最后,在肯定结构主义神话学理论价值的同时,对其中某些方面提出了异议和批评.  相似文献   
24.
本文回顾了镉的发现简史,分析了镉在英语,德语,法语,日语,俄语,世界语,拉丁语,西班牙语中名称的来源,揭示了镉的命名语源与希腊神话中的腓尼基王子--卡德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魔戒>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个人的神话体系,本文对其进行美学意义上的澄清,认为托尔金基于中古语言文字的创造赋予了作品独特的盎格鲁·撒克逊美学底蕴,并通过讨论作品和古英语诗歌<贝奥武夫>契合,阐释<魔戒>和<贝奥武夫>一样是抒情的而不仅仅是叙事的.它从主题上表达了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观,并继承了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哀婉的风格,从而证明<魔戒>是作者为其祖国和现代盎格鲁·撒克逊族群创造的另类的历史和神话.  相似文献   
26.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具特色的神话整理者,他用神话题材创作小说,与其小说史研究的学术活动有关。《补天》典型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神话的复原和重建。《补天》表达的人以快乐为最高目标,快乐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等思想内容,对我们仍有着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7.
在希腊神话里,无论是神还是英雄,都具有人的性格和魅力。希腊神话中的神的人性魅力主要表现为:对自我的维护、对情感的追逐、对权力的争夺;希腊神话中英雄的人性魅力主要表现为:对命运的抗争、对欲望的肯定、对英雄的智慧和劳动的颂扬、对个人荣誉和尊严的极度敏感、对善良天性的守护。人性的各种复杂和人性魅力都在英雄人物和至高无上的神的形象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希腊神话绽放着永久的艺术之光。  相似文献   
28.
后现代消费意识形态的三重神话及其症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消费意识形态是晚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逻辑的必然产物,它劝告人们把消费作为人生之最高意义,从而激励人们拼命赚钱,及时消费,后现代消费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在于:它将自己背后不可告人的政治经济目的掩盖起来,为消费构筑了“民主平等论”、“人性解放论”、“日常生活审美化”三重不可抗拒的神话,由这三重神话助长的消费意识形态与其鼓吹的生产关系的矛盾,使其陷入重重价值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29.
始于"大禹治水"神话的夏朝历史,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记载中的神话历史阶段,在神话历史向现实历史交替的过程中,夏朝历史出现了历史人物命运的悲剧性,这一模式最终成了后来中国现实历史记载的基本模式。夏朝历史最终被"神化",成为中国文化的思维支点,被后人熟悉却无法掌握,不确定的交流演变成重演,使中国文化在重复中得以延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
罗兰·巴特借助浯言学的分析模式提出了大众文化的“神话学”符号分析方法,开创了大众文化研究的符号学模式、巴特认为大众文化就是流行神话,而这个神话是一个二级的符号体系。其通过含蓄意指过程,将历史自然化,偶然永恒化,旨在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得以伪装和遮蔽。大众文化的“神话学”符号分析就是要通过“去神话”或“解神话”将这种隐蔽的意识形态揭露出来,从而达到对于神话的本质及其真实内涵的批判与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