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8篇
社会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希腊古瓮颂》是醉狂的酒神与静穆的日神之完美结晶。抒情诗人济慈以颂歌的形式,对尼采式悲剧做了最好的诠释,谱写了一曲伟大的尼采式悲歌,表现了不朽的酒神精神,肯定了生命,肯定了"强力意志",使读者在一种音乐情绪的激励下获得超越恐惧、超越生命的悲剧快感。  相似文献   
42.
尼采从怀疑主义、浪漫主义、非理性主义、解构主义维度批判科学理性、科学真理、科学方法与科学价值。他从怀疑主义维度,以虚无意向为思想特征,质疑客观性逻辑、因果律和科学语言;从浪漫主义维度,以“回归自然”透视科学,驳斥科学机械世界观与科学方法;从非理性主义维度,以权力意志为世界本质,责难科学理论、理性,否定科学真理的存在;从解构主义维度,颠覆现代文明,抹煞科学进步。尼采在吸收近代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想的基础上,搭建起通往现代反主流文化反科学思潮及后现代解构主义反科学思潮的桥粱。  相似文献   
43.
怨恨一词在中西文化中均有涉及。在汉语语境中,更多地存在于文学描述中;在西语语境中,尼采使怨恨成了专业术语,舍勒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对道德建构中的怨恨的讨论使怨恨一词独具伦理魅力。经过现代西方学者的努力,怨恨最终发展为一个哲学伦理学乃至社会学、政治学术语,并被多学科探讨而形成了一套话语体系。怨恨伦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4.
尼采是现代西方最具争议和最富影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在其哲学思想中,道德观占据着重要地位。纵览其道德哲学著作,可将其道德观概括为:道德怀疑主义,及在此基础上所主张建构的一种真正的美德,即能"增强生命"的东西。尼采的道德怀疑主义是极端错误的,道德评判标准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45.
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与尼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原因有二,即时代的因素和相似的个人气质。浪漫主义、崇尚创造、扩张自我和悲剧观是郭沫若受尼采影响最突出的方面。郭沫若早期大力张扬唯意志论的自我,并不是他游离于中国近代哲学思潮之外的独特创造,而是这一思潮在中国合乎规律的发展。不能对郭沫若与尼采曾一度有过的血缘相继关系简单得出“是”或“非”的结论,二者的本质区别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分析了德勒兹对尼采的解读,对差异、问题化、多样性、重复、褶子、组合、欲望等诸多概念的展拓对福柯产生的深刻影响。德勒兹对福柯思想的分析十分深刻,分析福柯思想中的德勒兹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福柯。  相似文献   
47.
奥斯卡·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突出代表,但是他的美学思想是博采众长之结果。与王尔德共处同一时期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在许多方面与其有相似之处,尤其在美学思想上。通过与哲学家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王尔德美学思想的哲学意义便由此而显现。  相似文献   
48.
This paper is based on ethnographic research into European art photography conducted at the end of the 1980s. Its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the aesthetic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 studies. It shows that art photography is an organization without walls. This is a new concept that may prove very fruitful to the study of organizations. It analyses the kind of organizations that are invisible to the observer,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t questions the conventional reading of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The thesis of the paper is that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is the glue which cements together and delimits art photography as an organization without walls, and that culture and symbolism are crucial elements in organizations without walls. This thesis is illustrated through the evocative construction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using the aesthetic approach.  相似文献   
49.
生命自由是庄子与尼采哲学的主旨。从比较视域审视,两者的生命自由都立足于生命本体的观照,强调人格的独立,追求个性自由。但因各自所处时代、地域与文化的不同,他们的生命自由思想在缘起、内涵解读、实现方式以及终极诉求等诸多方面相应地呈现出截然反差。  相似文献   
50.
海德格尔对尼采美学的阐释,如同对他哲学的阐释一样,都是在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视野之内,通过现象学本质还原的阐释技术,把尼采的关键主题纳入到整个欧洲形而上学的传统之中,从而使得尼采本来具有鲜明现代特色的美学,尼采自称的艺术生理学,成为渗透着存在主义气息的艺术形上学。这种做法既体现了阐释的魅力,也掩饰不了阐释的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