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3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72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33篇
理论方法论   90篇
综合类   1353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期,转型初期市场秩序混乱是因为政府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是一种非完全博弈,政府在博弈中居强势地位。随着转型的深入,这种非完全博弈正在也必须向完全博弈转化。政府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趋势应从三个路径突破,才有利于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92.
面对高校学子维护自身权利而引发的纠纷时。领导、辅导员各自采取不同方式来化解矛盾的功效不一。究其原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方式已不符合高校现代管理的宗旨,相反以“游戏”手段来解纷则是一种崭新尝试。从能动性、权力、媒介和心理学等层面比较“说教”与“游戏”,可以发现后者比前者更具优势。这一创新方法,也许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并非不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而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启迪性思维。  相似文献   
93.
罪刑均衡思想由来已久,作为刑法理论中最基本的刑罚原则,在对犯人进行科处刑罚方面具有的重要意义早已得到承认,而在预防犯罪方面具有的作用却长期被忽视。犯罪行为实质上是犯人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政府先制订刑法,犯人在观察到刑罚后才选择是否犯罪以及犯何种性质的罪。经济分析表明,改变刑罚的确定性和严厉性就能影响博弈的均衡,从而影响犯罪,刑罚之外的其它措施如果能改变犯罪的成本和收益,也能实现同样的目的,这为预防犯罪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目前我国电子游戏业所面临的问题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模式单一、缺乏内涵的作品,在看似繁荣的游戏事业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发展危机。这一危机带来的不良后果使大批的青少年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并且严重阻碍了电子游戏事业自身的发展。对待这些问题,既不能简单的围追堵截,也不能置之不管任由其恶化.而应该以长远的眼光重新去审视这一现象的根本问题所在,寻找有效可行的解决办法。针对某些游戏从业者所持有的错误观点,试图从电子游戏美学角度去诠释制约电子游戏发展的几点观念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
所谓审美游戏论就是以游戏来描述审美存在,以游戏特性来确立审美的独立性、合法性与本体性的理论话语.从审美游戏论的话语历史出发,关注其理论建构的可能性与界限,才能把握审美游戏论所阐释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96.
应用信任理论,以诚信因素作为内生变量构建银企信贷风险决策模型,对银企信贷合约进行了进化博弈分析,推导出维持信贷合作的最低信用度底线及合作周期,证明了在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合约实现难度的条件下,利用诚信因素调整银企之间的合作机制,使信贷合约实现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97.
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旨在唤醒社会对网络游戏的理性认识,增强游戏行业主体对网游产业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促进网络游戏行业的健康发展。网络游戏分级制度有助于解决确保网游行业健康有序地竞争与发展与保护作为网络游戏最大消费群体的未成年人权利免受侵害的两难命题。北美ESRB、欧洲PEGI、日本CERO的游戏分级制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比较研究和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98.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that characterize interaction between conversational participants is a fundamental goal of most theories of socially conditioned language use and ident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language. In this paper, I outline a class of formal tools that, I suggest, can be helpful in making progress towards this goal. More precisely,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Bayesian signalling game models can be used to formalize key aspects of current sociolinguistic theories, and, in doing so, contribute to our knowledge of how speakers use their linguistic resources to communicate information and carve out their place in the social world. The Bayesian framework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for the analysis of pragmatic phenomena of many different types, and, more generally, these models have become a dominant paradigm for the explanation of non‐linguistic cognitive processes. As such, I argue that this approach has the potential to yield a formalized theory of personal and soci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to situate the study of sociolinguistic interaction within a broader theory of rationalistic cognition.  相似文献   
99.
实现主食产业化发展,实行产品的标准化是关键。以豪特林(Hotelling)线形选址模型和塞洛普(Salop)的圆周模型为基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后建立一个三阶段的博弈模型讨论主食企业和政府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0.
教育腐败危及公平和社会公信力,目前,高校腐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以博弈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高校监督者和高校从业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揭示了高校经济性腐败的临界行为,研究表明,高校从业者临界收益与监督概率、从业者收入、贴现因子及从业者任期正相关,与从业者风险好恶系数负相关,高校监督者临界监督成本与背德未被发现时收益、从业者收入、背德概率、贴现因子及从业者任期正相关,与监督者风险好恶系数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采取选择品德高尚的高校从业者、提高腐败成本、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等预防高校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