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22篇
人口学   308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386篇
社会学   356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住户收支调查数据"数据库,通过回归分解技术探讨了在控制年龄、性别、地区、受教育程度、行业等变量的前提下,劳动力人口流动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忽视劳动力人口流动因素,将高估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低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从而夸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造成"推动城镇化就可以显著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误判。分析表明,要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更应该把眼光放在如何缩小受教育度差异、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等相关措施上。  相似文献   
132.
文章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利用PADIS软件对未来40年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14年出现高峰,到2025年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受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城乡分化的差异性特征.未来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会经历先增后减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资源呈逐年下降.从结构观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各时期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高于农村.城镇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则经历不断老化再到相对合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3.
陆静 《学术交流》2003,(8):41-45
我国的人口迁徙立法和政策虽然历经改革,仍远远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在我国确认公民迁徙自由的社会经济基础、观念基础和制度基础;对于确认迁徙自由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当理性地认识,不能盲目悲观,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134.
This paper examines if ‘naming and shaming’ is an effective tool to increase accountability in school dropout for cities with disadvantaged student populations. It argues that a comparison with other cities might be unfair if regional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differ. It discusses the example of two Dutch new towns. The new town policy deliberately attracted low- and medium-income households in the past, such that today the population of those cities differs from other cities. We use a matching analysis to account for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point out that ‘naming and shaming’ may be a dangerous policy to increase accountability: early school leaving differences are driven, to a large extent, by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population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35.
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利用农民工回乡创业缓解耕地抛荒的可行性。结合需求层次理论、人口流动理论,构建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耕地抛荒的原因、回乡创业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导致的人口流动是目前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动机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6.
当前,学界对于人口迁移是否属于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有正反两方面的观点。赞成者认为,迁移可以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迁出地的生态环境;迁移是移民的生计策略;迁移带来的收入有利于迁出地的社区和家庭适应气候变化。反对者认为,气候变化引起的迁移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失败,需要采取控制措施;迁移的结果通常是不理想的;强制性违背了受影响人口的意愿;迁移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策略。通过对我国气候移民实践的分析发现:气候变化影响人口迁移动因,具有多元性,包括个体与家庭、政府干预和外部环境因素;迁移形式具有多样性,包括自发性、激励性和强制性等;在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中,迁移与工程、技术性措施同等重要;迁移效果是非线性的,取决于移民政策与规划的制定、资源的整合与互济、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政府的移民理念等。为了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将气候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强化气候变化风险管理、为人口迁移与安置创造条件,逐步规范和完善迁移与安置政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137.
中国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在经历制度的初建阶段、法制建设阶段和制度完善阶段之后逐渐形成控制人口迁移、调控社会资源分配、划分等级身份等重要功能,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完善户口登记制度、改变户口迁移程序、坚持户籍制度与相关制度改革综合推进等改革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8.
《Home Cultures》2013,10(3):265-296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accommodation experiences of East Europeans in London.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recent Polish and Lithuanian migrants it highlights a range of accommodation strategies that they exercise living in London.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instead of being passive users of the housing services in the immigration country, East European migrants skillfully manipulate the British housing market in order to achieve maximum benefit from the limited housing options available them. In this way, the article reflects on the dilemmas of making “home” and contributes to the theoretical refinement of the concept of “home” in the context of temporary accommodation.  相似文献   
139.
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参数已经成为研究油气运移方向的主要指标,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并非总是适用。根据胡状集油田部分原油色谱质谱测试数据,分析了沉积环境、原油成熟度、生物降解作用等因素对吡咯类化合物分布的影响,讨论了部分吡咯类化合物运移参数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原油成熟度对吡咯类化合物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环境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生物降解作用对其影响很小;运移参数中吡咯类化合物质量比、烷基咔唑/苯并咔唑及苯并咔唑比值与成熟度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而与伽马蜡烷指数呈明显负相关的关系,因而这些参数已不适合用来指示油气运移方向,而二甲基咔唑同分异构体比值受成熟度及沉积环境影响很小,仍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40.
熊正贤 《西北人口》2009,30(2):42-45,49
重庆区域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征:区县差异悬殊、地带性差异显著、直辖以来,绝对差异扩大,但相对差异在波动中缩小。与此同时,重庆劳动力呈现大规模转移,一方面是三峡百万移民;另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输出.总计规模达千万。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对重庆区域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有利于减轻三峡库区生态承栽压力和居民就业压力,提高人均GDP水平;第二,有利于提高库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缩小重庆区域经济差异;第三,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缩小地区间人力资本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