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6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厚的悲剧情结。以贾氏三部曲《浮躁》、《废都》、《秦腔》为例,考量其中的人事遭际,体察作家的悲剧情怀,将其具体细分为社会悲剧、欲望悲剧和生存悲剧。进而从作家早年生活所形成的性格特征和成年后的文化意识两个方面,探讨贾氏悲剧情结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2.
贾平凹的《秦腔》是一部21世纪的寻根之作。面对新世纪中国乡村发展中的现实困境,他再度踏上寻根之旅,成功地建树了故土的父亲意象:生命父亲(夏天义)、文化父亲(夏天智)、上帝父亲(引生),传达了他对乡村荒败现状和乡土传统文化委顿的深度忧虑和思考,彰显了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担负意识。  相似文献   
43.
孙鸿亮 《唐都学刊》2012,28(4):56-60
依据所收藏清末民国石印本《杨家将》鼓词14种,它们是清代鼓词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源流和流通方式来说,《杨家将》鼓词经历了从抄本、坊刻本到石印本、铅印本的演变过程,保存了传统民间说唱文学的珍贵资料,包括民间说唱的原始风貌、大量俗字、别字和方言词汇,对于传统说唱文学、小说和戏剧、文字学乃至民俗、出版史和绘画史研究都具有很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特别的选任规定、严格的考核与严厉的惩处、频繁的调遣与定期入觐以及将军的"总统"权限和丰厚的养廉银等几个方面揭示了乾嘉两朝有关伊犁将军选任及其相关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很会讨贾母欢心的,贾母似乎也很喜欢薛宝钗。但是当换一个角度再来审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二人相与甚欢的材料时,却有许多证据都表明薛宝钗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贾母的喜欢,贾母也一直在对薛宝钗进行着排挤甚至打压,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小说表面上描写的那样和谐美好。弄清楚这层关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去揣摩《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46.
王志尧 《南都学坛》2011,31(2):59-61
关于弃石与贾宝玉的关系有两种流行文本。一是弃石夹带于神瑛侍者身上投胎历世时衔于贾宝玉口中成为与之形影不离的通灵宝玉。一是弃石曾为神瑛侍者,后下凡变成贾宝玉,形成弃石(通灵宝玉)、神瑛侍者、贾宝玉三位一体的混乱关系。前者是曹雪芹合乎事体情理的原创;后者当是程本系统续作者篡改妄拟的荒诞叙事。厘清这一要害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弃石"夹带"于风流冤家之中下凡历世过程的正确释解。  相似文献   
47.
新发现的周静轩《秉烛清谈》佚文,虽非原文完篇,仍弥足珍贵,对于了解周静轩其人其书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48.
以贾君鹏事件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大量应用于商业广告中,但缺乏对其应用方式、应用效果的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有三个传播阶段、两种传播模式和两种广告应用类型。基于简单暴露效应理论,提出不同的信息加工模式会影响受众的广告效果的假设。最后的定性研究进一步揭示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阶段和模式,同时发现情境套用式广告总体优于简单套用式广告。定性研究结果也支持了广告效果的假设,即浅加工受众的广告效果是单调上升型,而深加工受众的广告效果是倒U型。  相似文献   
49.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生而衔来的一枚宝物,贯穿《红楼梦》的始终。它不只是一枚护身符,还是封建宗教、政治与道德的物化形态,也是贵族婚姻制度的代言,更是贵族自我危机中身份重建的寄托。看似没有生命的通灵宝玉,却在贾宝玉的成长过程中,与其独特个性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立,表面体现的是以贾母、贾政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与以贾宝玉为代表的贵族新青年之间的对立;实际体现的是没落封建贵族内部两种不同人生观价值观的对立;实质体现的则是没落封建礼教与新兴文化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50.
陆贾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以仁义教化为根本,主张由黄老刑名之政归向仁政,马上马下异术。陆贾在《新语》中引用《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作为《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而《道基》又是《新语》全书的理论基石,可以说陆贾的思想就是源于《春秋穀梁传》。因此,研究陆贾的思想就可以窥见《春秋穀梁传》的思想的特色。虽然陆贾《新语》第一篇《道基》的结论所引用的《春秋穀梁传》之语"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不见于今本《春秋穀梁传》,但见于陆贾所用之古文文本之《春秋穀梁传》,故"仁者以治亲,义者以利尊,万世不乱,仁义之所治也"仍可看作是《春秋穀梁传》的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