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64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孔祥娜 《南都学坛》2005,25(3):53-55
贾琏是《红楼梦》中一位典型的贵族公子形象。他管理家族的日常事务,对整个贾府的正常运转有重要作用。但他也徇私舞弊,有败家行径。他精神生活的空虚集中体现在对女色的贪婪上。他对女性缺少深刻的情感,但对尤二姐却有一定的真情。在为人处世上,贾琏有一定的良知,但遭到贾赦等人的压制。贾琏的人品虽算不上高尚,却高于贾府中诸多男主子,是个有缺陷但仍不失可爱的人物。贾琏的纨绔作风是当时腐化的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在长篇小说《檀香刑》中,莫言为我们呈现出了众多性格鲜明、风采独异的人物形象,刽子手赵甲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无疑是最具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论文以分析刽子手赵甲人性的逐渐丧失为切入点,将笔触由人物的外部行为深入到内心世界,揭示形象的真实心理和生存境遇,并进一步探究其特异心理和复杂性格形成的文化根源,展现刽子手赵甲这一人物形象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3.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 ,与“真”对立的是“伪” ,即奸诈、巧伪 ,而不是“假” ,“假”另有正面的意义。“丑”亦不与“美”绝对对立 ,“有心而恶”的丑且恶者 ,方与美与之对峙 ,“无心而恶”的外形丑者 ,则有转化的可能。审伪、审丑均需辩证而观 ,不否定“伪”有人为制造之义 ,但与表现人的真性情的文艺创作相抵触 ;美与丑之间有“遇合无常”之变态 ,与人们各自不同的爱恶之情相关。  相似文献   
94.
刘永良 《南都学坛》2002,22(2):49-55
王熙凤善于花言巧语讨好人 ,尤其懂得讨好贾母的重要。对贾母 ,她主要采用了借彼喻此、指陋说美、似贬实褒、以逆为迎和明嗔暗喜等手法 ,进行了多方面的恭维 ,因而她倍受贾母的喜欢 ,从而巩固了自己在大家族中的地位。这种巧言令色之术不值得提倡 ,但《红楼梦》借此刻画了人物性格 ,揭示了人物关系 ,因此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5.
贾宝玉的“意淫”疏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帼英 《南都学坛》2001,21(5):38-40
“意淫”是《红楼梦》中的一个关键词语 ,也是一个复杂难解的概念。要准确地把握其内涵 ,须与“自色悟空”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它重点包含着樊通德所谓“淫于色”的“慧男子”的意思。作为一个“浪子和尚” ,贾宝玉的一生确实经历了“慧———通———流———防”的人格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6.
汉初,作为统治思想和官方学术的道家学说广泛流传。陆贾强调遵循天道,顺天而动,倡导无为而治。贾谊在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也对道家之说多有采撷和发挥。韩婴则承于道家之说,将黄老之学天道自然的思想进一步贯彻到社会政治领域。《淮南子》的出现更使道家学说得到明显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97.
论贾平凹散文的审美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平凹散在当代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为20多年来,他不断扩展散的写作内容,不断追求新的审美样式,表现出广阔的审美视野与选材能力。总括而论,贾平凹的散可以分为五个审美类型:自传类、风情类、世相类、禅思类和化类,每一种类型都相对应地承载着他的身世,他对农乡、市井群类的感悟和对民族与人类化的反思。  相似文献   
98.
以殷代人崇拜各类神灵的主要动因作为视角,对殷代神灵信仰现象及其所蕴藏的内在实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9.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描写,是违背曹雪芹原意的,木石前盟作为《红楼梦》的情节主线,同样是被续作者歪曲了的首先是抽去了木石前盟的思想基础——对传统观念的叛逆,其次是修正了木石前盟的爱情条件——相互尊重和人格平等的知己之爱;其三是改变了爱情主人公矢志不渝的个性特点。从而抹杀了木石前盟所体现的超越时代的积极精神。  相似文献   
100.
贾平凹的文化乡土小说经历了乡土文化寻根、现代文明反思到现代乡土社会的新文化建构的探索过程.在形式上,则由写实转向意象化的手法,进而采用民族寓言的文本形式,把乡村的凋敝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联系起来,展示了知识分子对当下乡村和中华文化价值选择的思维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