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战国中晚期学术融合的潮流,不仅催生了黄老道家和先秦杂家这样兼摄百家之学的学派;反过来,先秦杂家在战国晚期和西汉前期又推动和引领了诸子百家杂家化融合的潮流。先秦杂家充当了先秦子学与汉代经学之间学术转型的主要载体和媒介,西汉诸子学的学术成就不仅打上黄老道家的烙印,更多的则是杂家化之后的产物。《淮南子》代表了西汉杂家最高的学术成就,《春秋繁露》则是西汉杂家儒学化后最为成熟、完美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2.
春秋战国时期,好辩是政治、学术活动中的一大特色,辩士在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论辩艺术:行人之辩,委婉多切;策士之辩,辩丽横肆;墨者之辩,逻辑严密;儒者之辩,醇厚简约。构筑他们论辩艺术的基石是丰厚的学养、坚定的信念和精湛的辩术。  相似文献   
103.
本文论述了先秦诸家中儒家尚义轻利、墨家重义贵利,道家义利双弃、杨朱“为我”、法家重利贱义的不同义利观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丧服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与先秦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社会制度,先秦时期的丧服制度是在确保父系(夫系)家族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对女性在服制内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普遍采取“压降”的办法加以限制,甚至剥夺,这必然导致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不平等。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差异,正是先秦统治者将“亲亲”、“尊尊”、“长长”以及“男女有别”等一套宗法制精神“外化”于丧礼服饰中的表现。其目的在于维系和巩固父权家长制的统治和宗法家族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5.
调查<史记>中的"奈何"与相关句式,又从使用频率、具体用法和特殊用法三个方面探索"奈何"与相关句式的先秦来头,这可以为汉语史的词汇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个案材料.  相似文献   
106.
由于现代技术的人文缺失,技术人文维度与技术科学维度的疏离即"不和谐",造成了现代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种种危害.通过论述"尽物知天"与"仁爱万物"的"和谐","忧患意识"与"经世致用"的"和谐",注重整体直觉体悟与"悟性"技术思想之间的"和谐",阐明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技术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关系层面的高度"和谐",对于现代技术危机给予了"和谐"的理论消解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7.
虽然在学术界有许多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杂家"学无所主"、"调和"、"折衷"百家之学,杂家不成其为一个学派,甚至将其归属于黄老道家。但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先秦杂家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宗旨、理论方法和构筑思想体系的思维模式,先秦杂家有自己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而且,先秦杂家和汉初诸子有着学术上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08.
阖闾所筑吴城实出自楚国逃臣伍子胥之手 ,伍子胥充当了吴都建设的总设计师。吴都整体布局基本上是按宗周制度来规划建设的 ,在楚都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 ,既有所因 ,又有所革。吴都平面构造成“亚”字形 ;其八门兼设水、陆二门 ;城内筑有小城、高台 ,设有市 ,城外筑有台苑、墓葬区 ;手工业区则分布于城内东北和西北一带  相似文献   
109.
先秦两汉散文经常出现以声观气事象,根据人的声音判断生命力的强弱及其功能属性。有时赋予声音以超验的属性,它可以脱离人的形体而继续存在。周代礼乐文化用理性精神看待声与气之间的关系,强调志的统辖作用。先秦两汉散文所展示的声气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喜剧型、悲剧型、悲喜剧错杂型、悖反型四类。  相似文献   
110.
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和”,具体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身与心等各种关系协调平衡的理想状态。但是,“和”又与“不同”相联系,是多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