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4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和谐"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最初主要是从音乐的和谐转换而来的,它的含义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儒家所说的"和谐"是以宇宙的和谐为逻辑起点,以个体的道德自律为心理前提,以礼乐制度的建立为维系手段的社会和谐.这种"和谐"只是建立在封建等级制基础上的一种道德理想,它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来说,所谓和谐社会的建构,仅仅依靠道德自律和道德教化是不够的,只有先从改善民生、健全民主与法制入手才是根本的出路.  相似文献   
92.
"忠"的观念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支柱,也是先秦时期道德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其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春秋时期,"忠"观念表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向,兼具君德、臣德、朋友之德等多重内客.战国时期,"忠"观念从一种具有普遍含义的社会价值逐渐缩小为一种具有特定主体与对象的具体的道德要求,"忠君"遂成为"忠"观念的首要内容,"忠君"观念呈现出绝对化倾向.同时,忠孝关系也成为战国时期亟待解决的社会矛盾,在二者的优先性问题上经历了从孝先于忠到忠先于孝的转变.  相似文献   
93.
当前,先秦文学教学遇到了不少问题,受到严峻的挑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主张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先秦文学与现实社会隔离的状态;教学内容以作品讲解为主,文学史教学为辅,先讲历史散文,后讲诗歌神话;教学模式以讨论教学为主,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与彼此观摩中共同长进;评估方式以闭卷考试与平时考查并举,注重考查的全面性;同时需要搭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先秦文学教学松开束缚。  相似文献   
94.
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秦时期,发生了两次大的"哲学突破"。经由这两次承前启后的"哲学突破",逐渐形成了以疑天惟人、因革变易、德刑相合、保民惠民为主要内涵的中国文化精神,这一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之魂和赖以生存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5.
本文依次分析论述了淮河流域在我国原始社会、夏商周三代 (含春秋战国 )及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认为 :旧石器时代 ,淮河流域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 ;新石器时代 ,该流域是重要的文化交汇区 ,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夏商周时期 ,淮河流域国族的向背直接关乎王朝的安危 ;春秋战国时期 ,该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加速 ,各大流派思想于此滋生并相互激荡。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人才辈出 ,文化发达。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还是从文化来分析 ,先秦秦汉时期 ,淮河流域在全国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6.
文章指出,时间范畴可以根据人的不同时间观念细分为时体范畴和时间系统两部分;时体范畴是一个语义范畴,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或语法手段来表达;对先秦汉语的时间范畴研究应以时体范畴研究为重点,研究中应当对语料进行区分,采取以时体范畴统摄时体表达手段的做法,对时体表达手段的研究应当定其性,别其异,释其理,并最终建立一个能概括先秦汉语时体范畴的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97.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理欲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不能正确认识理与欲的关系,导致贪欲泛滥,精神家园迷失。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汲取先秦儒家哲人的智慧,用道德和法律来节制贪欲,矫治社会痼疾。  相似文献   
98.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就农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重农思想。在重农的目的上,儒家主张裕民兴教,法家推崇农战强国;在重农手段上,儒家主张采用引导劝教的方法,法家推崇法术权利的运用;在对士农关系的认识上,儒家主张士不用稼,法家则推崇粟爵粟任,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两家思想各有差异,对今天"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99.
中国学界对先秦思想教育实践的衍变进行了追本溯源和总结概括,并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立场建构起了现代化的学科研究体系。西方学界基于实证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将对先秦时期中国思想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导向了世俗政治的实用主义立场,不利于科学呈现我国先秦时期思想教育实践的历史原貌。先秦思想教育实践经历了从以生存为主到人文主义关怀凸显、从以宗教性活动为主到以政治活动为主的衍变过程。新时代唯有基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语境下继续拓充与深化中国思想教育实践的研究,方能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0.
先秦儒家荣辱观是儒家早期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当时儒家基本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要求。其道德实践特征鲜明,主要表现为强调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在知行合一的基础上推崇以行为旨归的实践精神,政治生活与世俗生活紧密结合、政治生态与思想文化伦理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思潮的新的进程中,先秦儒家荣辱观从文化内容、历史使命、道德教化的实现方式等方面都能发挥历史的资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