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359篇
理论方法论   99篇
综合类   1650篇
社会学   82篇
统计学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法学是不是一门科学的争论,实际上与科学本身的定位密切相关。作者分析了法学作为科学的4种存在形态,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是法学作为科学的基础,并评析了法学研究方法的3个维度,即实证维度、人文维度和形式维度。最后作者强调法学研究应坚持科学精神,反对科学主义。  相似文献   
102.
论英美刑法犯罪故意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美刑法犯罪故意观经历了从普通法的传统犯罪故意观到制定法的犯罪观过程,期间,学说众多,演变复杂。与我国刑法犯罪故意理论相比较,英国刑法犯罪故意观侧重"目的性",认识上的"必然性"与"准必然性";美国刑法犯罪故意观则只强调"目的性",而行为引起结果的"准必然性"属于"犯罪轻率"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3.
德国《非讼事件法》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非讼事件法》制定了100多年,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由于非讼事件范围的一再扩大,该法变得非常臃肿,呈现出不完善、不一致、不清晰和缺乏法治精神的特点。彻底修改《非讼事件法》的呼声很高,但在修改中应当注意在满足法治国家要求的同时,保留现行非讼事件程序灵活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4.
魏殿金 《齐鲁学刊》2002,(6):134-137
今存宋《刑统》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文字有衍、脱、误 ,中华书局点校出版的《宋刑统》对律文及疏议进行了补正 ,惜未及附入令、式、格、敕、起请条。本文依据有关文献 ,对其中的十五则十七条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05.
胡进 《学术探索》2003,3(9):23-26
社会财富分配原则的确定是由这个社会的财产产权性质和结构状况决定的。它不仅决定了收入分配的尺度,也影响了收入分配的方式和收入差异的大小。我国正在实施的按要素分配原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变革的产权制度相适应的,但是,要有效地贯彻这种收入分配原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产权制度立法与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06.
国内外的ADR,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人们行为选择的结果。人们对它的选择,体现了法经济学中理性人成本-收益比较和最大化的假定。从社会整体而言,ADR也是效率观念的重要证明。虽如此,ADR仍存在诸多的缺陷和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使ADR趋于规范化,在体现效率原则的同时彰显正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7.
法律课程双语教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法学教育中引入双语教学 ,培养既懂法律又懂英语的人才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作者在探索了用英语讲解法律的策略和方法后 ,指出了出现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8.
文本与实践: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的当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华 《文史哲》2003,42(5):158-162
当代资本主义借助高新科技 ,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造就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新经济”。资本主义历经危机而不衰的生存能力 ,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有效性不断受到质疑。但是 ,不管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多少马克思未曾料到的新情况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揭示 ,时至今日仍然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9.
徐勇 《河北学刊》2007,27(2):58-63
本文由近年来《物权法》中土地权属问题的热烈讨论而引起,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分析中国的土地制度变迁。现代国家包括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双重性。“土地归公”遵循的是民族—国家的逻辑,它为建构统一的主权、强大的中央权威和对乡土社会的渗透提供了基础。但是,民族—国家的持续性合法基础来自于国民认同。随着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构,农民获得土地权益的要求愈益强烈。从家庭经营到《物权法》的“地权属民”原则,是民主—国家建构的逻辑,也是现代国家建构中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达到相对均衡的产物,它可以建构起农民对国家的制度化认同。  相似文献   
110.
王翠敏 《齐鲁学刊》2007,(5):153-156
国家行使土地征用权的机会结构是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土地征用权正当合理的行使,不仅需要在实体法上进行规制,更需要完善程序法来实现进一步控制。在土地征用启动环节中建立公告程序、公共利益认定程序,明晰土地征用补偿纠纷救济程序,有助于提高政府公共政策的社会可接受性,避免征地过程中的抗争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