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32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以官本位为特征的封建社会, 书院在文化的传播中离不开政府官员的支持, 尤其是当地最高行政官员的重视。金台书院存在了近150年,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 推动了北京和周边地区文化的传播, 在北京地区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和碑刻资料的考察, 发现在金台书院的创办、修缮、经费筹措、书院院长的选聘、生徒学业的关注, 以及为书院征集图书等方面, 顺天府尹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金台书院文化传播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72.
清代重庆书院的发展基本与全国书院发展趋势一致,历经迅速发展、整体繁荣、清末改制废止的流变过程. 但由于重庆特殊的地域文化特点,其书院发展变化起伏很大,出现了乾隆、道光、光绪三个高峰和雍正、嘉庆、咸丰、宣统四个低谷,这是清代以前历朝历代未有之现象. 清中期,重庆书院的普及与繁荣是响应清政府书院扶持政策和顺应地方文化教育发展需要,在全国书院高速发展大潮流推动下的应然之景,而清末的改革、改制与废止则是在"西学东渐"、"经世致用"思潮影响下,为适应社会时局变化不得不"改"的适然之策.  相似文献   
73.
学者兼诗人的姚鼐,治学虽强调“义理”为先,以宋学为尚,但也不能不被时代的学术风潮所影响,其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学问化倾向,可以说便是这一情形的最好证明。不过,学问化仅仅是姚鼐诗学观点和诗歌创作的表征,“兴会”和“精神”才是其旨归之所在。姚鼐诗学观点及诗歌创作的学问化倾向所具有的价值,至少可从诗歌、学术、文化等层面进行挖掘,又从助诗歌之境界、疏诗坛之榛塞、正学者之途径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4.
宋代书院与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理学家形成的学统及道统观念,对书院祭祀制度的完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一种强烈的建构书院学统,以确立书院在儒家道统史上的意义、地位的精神追求,他们通过创建书院学祠,开展书院祭祀活动,以完成这一文化使命与道义责任。  相似文献   
75.
元明清时期,陕西的书院对推动陕西及周边地区教育发展、弘扬关学、传播儒家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费问题是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书院实现教育宗旨的重要条件。依据《陕西通志》以及各县志资料,对元明清陕西书院经费的收入来源和主要支出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从经济角度了解到古代陕西书院制度的管理及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76.
近代湖南历史人物成为全国学术研究的热门课题。《近代湖南社会变迁》一书,是一部填补空白的开拓创新之作,是一部全面系统的科学上乘之作,它将在近代湖南社会史的研究方面,起着里程牌作用。  相似文献   
77.
在会计教学中引进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及对信息综合处理的优势,使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处于最佳状态;同时,可尝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将多门会计及管理课程综合为一门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很强的技术性和操作性的课程,以适应高等院校会计学课程学术教育与应用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8.
合并后的高校图书馆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与科研单位图书馆合并中文化会产生冲突 ,对图书馆文化必须整合 ,整合的目的并不只是减少文化冲突和矛盾 ,而是取得 1 +1 >2的效果。整合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必须对物质、精神、制度三个层面同时整合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9.
书院祭祀的教育及社会教化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祭祀是书院规制的重要内容。书院祭祀可以确立、增强士人对儒家伦常道德观念的认同感,引发士人对儒学的信仰,激发士人的道德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不仅如此,书院祭祀的影响还超出书院本身而及于整个社会,发挥着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80.
文章通过朱彝尊一生的学术交游活动,论及朱茂皖、曹溶、顾炎武、孙承泽、徐乾学、毛奇龄等人与朱彝尊的学术交流活动和交往过程,具体展现出朱彝尊的学术成长历程。朱彝尊正是在活跃的学术交流中,逐步激发兴趣,夯实功底,开阔视野,得以与一流学术大师的研究接轨,获得他们的认可;加之本人勤勉努力、孜孜以求,最终成长为清初学界大师级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