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0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民族学   162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792篇
理论方法论   193篇
综合类   3866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刘聪颖  魏丽娟 《河北学刊》2012,32(4):253-255
本文运用生态美学原理,从磁州窑诗词生态叙事、生态意境、生态精髓等方面阐释磁州窑诗词绿色写作中蕴涵的生态智慧,以期开拓磁州窑诗词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2.
雍正初年,清世宗在钱塘江海塘修筑中提出了“一劳永逸”的目标,并且为实现治水目的,在意识形态层面将海塘工程纳人到了“天人感应”理念的范畴。但是,“天神赐佑”、“非人力所能”与“一劳永逸”目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从而对塘工修筑产生了深刻影响。意识形态与水利工程的交融,因此成为雍正朝治水政治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73.
秦观是北宋文坛上的重要作家,“苏门四学士”之一,诗、词、文俱佳。秦观诗在宋代享有较高声誉,当时学人对其诗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两宋时期研究为后世秦观诗研究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后代对其诗的定位和评价走向。  相似文献   
74.
清代对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实施的朝觐制度是满蒙历史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措施。喀尔喀蒙古王公对清朝的朝觐中,体现了清廷的权力,也满足了朝觐者物资需求,在朝觐中有着突出的在物资交换前提下对清朝进贡的内涵及历史意义。主要分析清朝对漠北蒙古的朝觐制度,研究了朝觐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75.
赵长治 《民族学刊》2019,10(4):92-98, 128
姚莹《康輶纪行》是一部主要记今西藏及川西高原藏区史地及文化、民俗的著作。康藏之行及撰《康輶纪行》时,姚莹参考了《卫藏图识》等几部清代早期西藏地方志,从《卫藏图识》之《图考》上、下,《识略》上、下及《藏语》等卷中摘引了大量资料。姚莹重视《卫藏图识》的资料有迫切希望较深入地多方面了解西藏的原因。《康輶纪行》对《卫藏图识》资料的利用不仅量大,并具有利用其资料十分全面但又有重点等四个特点。姚莹对《卫藏图识》及资料价值的重视,说明《卫藏图识》修纂有特点,内容也显丰富,已是清代西藏地方志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76.
杜甫的亲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颇有个性色彩,其情感的广阔性、深重性、真挚性非常鲜明。这一特色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杜甫深受儒家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其漂泊的人生经历和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77.
段光安是对诗的创作规律有深切领悟的一位中年诗人,把强大的生命之火注入到丛生的意象之中,使意象成为诗人主观情思的对应物,这是段光安诗性思维的明显特征。丰富的生活积累,勤奋的艺术追求,对诗歌把握世界的方式的独特见解,感受着诗歌这一崇高的生命形式的呼唤,使他的眼前展开一道通向诗歌天国的云梯。  相似文献   
78.
郑文焯是晚清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在晚清梦窗词转移一代风会的情况下,他的梦窗词研究独具特色。他不满以"晦涩"评梦窗,也不满学梦窗"晦涩",他认为"晦涩"只是梦窗词的表象,其高处正在"空灵"。郑文焯以"空灵"、"清空"为标准来选评梦窗词,突破了张炎以来的对梦窗词的传统认识,赋予了"七宝楼台"新的内涵。他的这种认识,也体现了"清空"这一重要词学范畴的内涵在晚清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79.
周京艳 《阴山学刊》2012,(4):23-27,86
江淹在泰始年间作有多首游览诗。这些游览诗流丽中带有峭拔之气,语言简约清新而带有复古之气,景物描写融壮美与优美于一体。与鲍照、谢朓二人的游览诗相比,江淹游览诗在总体风格、语言艺术、景物描写等方面兼具二人的特点,体现了他在从元嘉诗歌发展到永明诗歌的诗风转化过程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80.
台风导致的暴雨,是中国东部地区最重要的天气灾害之一,对西南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文献资料中的相关记载,利用台风登陆地点与路径的相关信息,重建了若干次影响到西南地区的强台风事件,并进一步研究了清代登陆海南台风的时间特征,发现登陆海南的台风序列在17世纪后半期与19世纪后半期都有一个明显的高峰期。而这两个高峰期与小冰期气温的两个谷值完全吻合,说明气温变化与台风系统活动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