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05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瞿秋白对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评价有一个变化过程:192 7年“4·12”政变之前,瞿秋白对孙中山评价较高,褒多贬少;后期则评价较低,贬多褒少。这一变化主要因为蒋介石借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金字招牌”推行反共反革命政策,以及瞿秋白一度犯了“左”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2.
在传播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过程中,瞿秋白是一个起到转折作用的关键人物.他改变了以往译介的"间接性",直接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文章,是中国系统译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论第一人.他的译文精确、流畅、完整,得以广泛传播,影响很大.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受其功利文学观的支配,译介过程中又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做了较为偏狭的取舍.  相似文献   
123.
渠县发现两件青铜铭文戈,一件是巴族铜戈,其上铭文是巴族文字;一件是蜀族铜戈,其上铭文是蜀族文字。  相似文献   
124.
周建忠 《云梦学刊》2002,23(6):13-15
屈原自沉的可靠性是不容怀疑的,研究屈原沉江的逻辑起点应是研究屈原自沉的动机及意义。但研究屈原自沉的动机应该与屈原作品的情感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5.
自 192 3年党的“三大”至 192 7年 7月大革命失败 ,瞿秋白等党内一批杰出的领导人运用马克思主义阐述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切重大问题 ,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6.
试论电视剧《屈原》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是新近推出的一部具有相当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的电视连续剧,对当下电视剧创作不乏深远的艺术启示。本文试图就其历史想象、审美形式和对特定地域文化的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7.
从屈原作品的人物性格、“发愤以抒情”的创作原则,艺术构思境界描绘的虚幻性以及作品中所塑造的悲剧性人物形象等方面,论述了他在中国古典悲剧中的鼻祖地位,及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探讨了其感伤发愤抒情的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8.
民间创作并流传的屈原传说具有内容丰富性、形象平民化和浓厚的理想化色彩的特点 ,这些传说凝聚了湖湘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评价。有关屈原的传说是在湖湘特点的民俗活动中传承并扩布的  相似文献   
129.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古代咏物诗的开山之祖。屈原将个人身世之慨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相结合,创立了“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这也成为历代咏物诗创作的圭臬;另一方面,屈原的《橘颂》以橘喻人,是咏物诗创作的典范之作,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首咏物诗。  相似文献   
130.
瞿秋白早期创作与俄罗斯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瞿秋白早期文学创作活动与俄罗斯文学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认为瞿秋白在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时 ,显示了人格的矛盾 ,一方面他注重外在的行动 ,另一方面却迷恋托尔斯泰主义。瞿秋白在具体创作中 ,借用托尔斯泰等作家的表现方法进行文体实验 ,在“五四”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