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9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05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南宋时期的社会时势使陆游成为屈原的异代知音,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者人格的继承是十分具体而深刻的。陆游和屈原,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承传关系;屈原有“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抱负,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陆游将我国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52.
红色经典是存活在特定历史时空中的特殊群体,能成为经典首先源于其被染色,即红色的坚强附着。红色经典存在艺术质量与其它经典同样高超的杰作,但红色的获得和坚守却先在地定格其地位,也放大其经典的魅力,更生成别样的艺术张力。因此,是颜色政治学的存在造成了文学史上颜色化的文学经典。对瞿秋白与《子夜》接受史的互动考察,意义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53.
唐祖敏 《云梦学刊》2011,32(6):38-42
帝王情结是屈原文化个性的重要体现。忠君、尊君、骥君、思君、罪君、惜君、哀君、伤君、痛君等复杂微妙的心理情感构成了屈原帝王情结的深邃内涵,这份凝重的帝王情结缘于屈原心中对楚国深沉的挚爱。先秦帝、王观念是屈原帝王情结生成的重要心理渊源,儒家先王崇拜思想是屈原帝王情节生成的文化渊源,而宗法观念最终促进了屈原帝王情结的形成。  相似文献   
54.
龚红林 《云梦学刊》2010,31(3):46-51
屈原作品韩国传播信源有《昭明文选》、《史记》和楚地移民。屈原作品在韩国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文人雅好,师法屈骚;二是机构研究,教育倡导。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一是诵读、讲解(口头传播);二是绍骚、拟作(文字传播);三是翻译、评论(文字传播)。屈原作品韩国传播版本有:韩国影印北宋《奎章阁所藏六臣注文选》刊本,朱熹《楚辞集注》李齐贤家藏本,等:  相似文献   
55.
历史地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著作之才,接踵而出,自古历史地理文献数量多,内容丰富。在历史上诸多地理书中撷取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明末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考察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撰述宗旨以及对历史地理记载等的异同,以明其在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同时,也为我们今天历史地理文献的编纂如何体现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如何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为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朱熹在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对张载的思想有较多的继承和发展,而这与他对张载著作的整理和研究是分不开的。朱熹对张载《横渠集》的校补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从他对张载《文集》遗文的搜集、版本的比较研究、刊刻的具体思路和做法,以及对吕祖谦刊本的肯定和批评来看,他确实对《横渠集》下过一番整理的工夫,这是无法否认的。但是,笔者却很难赞同束景南先生"朱熹有《〈横渠集〉校补》并刻版"的结论。可以说,朱熹之于张载《横渠集》,是有"校补",但不一定有"《校补》",更难说有过"刻版"。但不管怎么说,对《横渠集》校补的关注和投入,的确是朱熹全面理解张载思想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7.
神观范畴是张载哲学中重要的一个范畴,它是张载在解析《周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周易》中的参伍之变是其中的较为费解的易象,张载就其在其易学专著《横渠易说》中作了一定的解释与发挥。重在赋予其以易理,并予以易学解构,从而构建了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神观范畴。他认为参伍之变属于参伍之神变,结合“合一不测为神”的思想,张载认为参伍之变主要是体现与渗透“动静合一”与“阴阳不测”。其意义在于明确了气化万物的根据和存神尽性达天人之境的途径,为宋儒学的建构和批判佛老思潮作了有力的回应。   相似文献   
58.
本文选取屈原《九歌》诗中的主要部分对诗歌的情景艺术进行分析,解读融合在景物中的诗人的情感。景物所体现的一股浓郁劲健的生命意识,与诗人一腔忠诚而横遭谗毁、深眷家国而愁绪满怀的情感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59.
游国恩是我国著名的楚辞专家,现代楚辞学的奠基人。1946年、1953年、1963年、1980年他出版过四个版本的《屈原》。通过比较四个版本的差异,分析游国恩对屈原形象、屈原思想以及对其作品认识的差异,勾勒出他学术思想发展演变的轨迹,并对四种不同版本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及游国恩个人的学术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0.
明遗民屈大均在明清之际的动荡社会中,弃儒入佛,后又弃佛归儒,并成为遗民中辟佛的代表人物之一,演绎了一道乱世文人的独特人生轨迹:因父亲生前不仕异族的教导和满族薙发令的逼迫而弃儒出家;后又因事亲和认为儒优佛劣而弃佛归儒,并提出和采取了正本清源、以儒易禅及抨击“忠义佛门”等辟佛主张和措施;有意思的是屈大均生前已弃佛归儒,死后人们却不许其归儒,构成了特定时期一种奇特的遗民命运,从中可以管窥明遗民命运的坎坷与悲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