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1篇
丛书文集   378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1348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01.
屈骚影响下的除悼骚体外的汉代骚体赋,具有很强的独创性质.在屈骚基础上,汉人拓展出多方面题材,建立起多种抒情模式,拥有各类经典,充分展示了汉人多彩多姿的人格风貌和杰出的创作才华,对后世同类文学有巨大影响.失志不遇类源于政治的不遇,寄托汉人愤世之情,揭示人生安顿策略;自广玄思类从批判社会的愤激进到"玄静"的人生至境;"宫怨"类写男女思恋,贴近人间性格;述行类拓展方域,弥补文学的北方缺憾.  相似文献   
102.
梳理元代散曲、杂剧、南戏,可知元曲中有5个场合使用“羊”“酒”:1)作为食物、饮料;2)一般的喜庆场合;3)谢仪或致歉的财物;4)用做安慰亲友的财物;5)婚嫁聘礼。从民俗学的角度看,“羊”“酒”在婚嫁聘礼中功用是:“羊者,祥也,群而不党”;“酒”者,“久”也。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婚姻的祝福和愿望,同时也寓有一定的巫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104.
元散曲中之咏物诗,在元曲研究中尚属空白。元散曲咏物诗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即歌咏人生哲理与处世态度、百业世态与世风评贬、动植物具象、文化娱乐、女性体肤衣饰。它反映了元代文人的精神状态及理想取向的变化,彰显了元代文人自高自傲、自得自许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元杂剧研究成就巨大,元杂剧研究更成为一门体系性的学科。关于元杂剧的研究文献相当丰富,研究者从各方面对元杂剧进行研究,如元杂剧的题材来源、元杂剧中所体现出的民俗文化、元杂剧所体现的语法、元代文人与杂剧兴盛相互关系等。总体看来,研究者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研究视角的多维性是20世纪元杂剧研究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6.
元代食盐产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代大约有173个海盐盐场.池盐产地5处,四川茶盐转运司所辖井盐盐场12个、官府所控制的大井95口(邛州、绍熙府等地私井尚未计算在内),云南有井盐产地4处,土盐产地有太原1处。与宋、金相比,腹里、江浙沿海地区海盐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其他地区盐业生产都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07.
屈原生辰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答案不下十余种,时间跨度逾30年,且即使求出夏历干支生辰日,仍未得出准确公历日期。若依屈原夏历生辰日期,又据最新出版之《中国古代万年历》,可得出屈原公历生辰日为公元前351年2月26日。  相似文献   
108.
李莎 《齐鲁学刊》2008,(3):59-63
进入中原的蒙古统治者在接受儒学和借鉴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策略后,一改草原游牧民族贵壮贱老的风俗,在元朝上下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养老的良好风尚,制定实施了多种救助和优待老人的政策和措施,如物质救助和赏赐、赋役减免、刑律优免、国家收养、官员养老和精神表彰等等,渗透着鲜明的阶级差异、民族差异和政治区位差异,反映了元朝封建等级制度的实质,其中民族等级差异是元朝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9.
研究历史文献,并结合考古发掘,发现巫山得名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巫山者,西有黄鸟"有关,与巫咸山无关。巫山神女故事肇始于宋玉《高唐赋》,与《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的姑媱之山的女尸无关,与屈原《九歌.山鬼》无关。  相似文献   
110.
屈原在他的作品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其死亡意识:一是描述死亡,一是描写对死亡的超越。诗人的死亡观既受孔子、孟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庄子死亡观的渗透。作品所表现的死亡意识,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是诗人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它蕴含着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与阐释。屈原对于以死殉节的坚定选择是儒家"内圣外王"、道家"无待而游"人格境界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