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描述了萨义德《东方主义》产生前后美国的社会背景,探讨了其理论基础的三大来源: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概念、福柯的知识与话语关系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32.
认为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关于印度的描写并非是真实的,而是西方国家在后殖民时代对东方文化的一种歪曲和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西方观众的猎奇心理,迎合西方东方主义者的欣赏品味,体现了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不平等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对新时期我国如何定位本土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赛义德的出身背景、研究方法和东方历史三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没有涉及远东:一、限于阿拉伯出身背景和知识学力,深受中东中心主义或伊斯兰中心主义影响,赛义德突出近东、中东,忽略远东,将远东置于东方的边缘地带;二、赛义德东方主义的研究方法不适于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的东方主义研究;三、西方殖民势力没有在远东(主要是中国)取得长期、绝对的殖民统治。故此,远东不具备东方主义发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4.
赛义德,已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教授,世界闻名的文学、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有着复杂而矛盾的特殊身份,其批评议题广泛,其中批评家的“现世性”强调批评家工作的定位以及批评家的作用,其特殊身份对该议题的选择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在分析其身份的基础上解读其批评家的“现世性”这一议题。  相似文献   
35.
赛义德和葛兰西都主张在文化领域发动一场非暴力性的软权力革命。葛兰西站在现代性的立场上对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鼓动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中把文化领导权夺过来。赛义德从后现代性的立场出发,对西方文化中的霸权进行了揭露,主张把西方的文化领导权给彻底消解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