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2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95篇
管理学   563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4篇
丛书文集   872篇
理论方法论   424篇
综合类   5311篇
社会学   300篇
统计学   5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4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553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475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胡适在思想理论、语言文学的教育工具和教育制度建设等宏观方面 ,对中国新教育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贡献 ,其对于中国新教育的贡献 ,在中国现代史上几乎很难有人能够企及  相似文献   
62.
本文考察自先秦到唐初的《诗经》阅读情况,认为《诗经》之文本意义有一个从阅读的文本向文本的阅读的转化,《毛诗正义》则为这种转化作了总结。先秦之时,当《诗》成为独立的阅读文本时,只具有词汇的意义;两汉的章句经学注意到《诗经》的语言形式,但是,四家诗同为阐明圣人之意,严守师法之授,故其差异,不过是阅读的“版本”不同而已;魏晋以后的《诗经》阅读,注重诗情文理,人自立说,表现出注重文本的特色;唐之《毛诗正义》受到魏晋诗学的影响,解说《诗序》、毛传、郑笺的孔疏,因注重文理而表现了一定的文本意识,披露了小序与诗辞之间的矛盾。但是这部钦定的著作,又一次使《诗经》的阅读回到“版本”阅读的底线,从而表明,《诗》只要是被作为经学的读本,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63.
宗白华散步式美学风格一直为学界所关注,然而人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它的内涵与意蕴上面,却极少探索形成这一风格的原因。本文结合宗白华的生活态度,从切入角度、内容特征、表述方式等方面分析宗白华的《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认为宗白华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取一种唯美的态度,而且自觉地将这一态度融入了美学研究之中。这种以艺术为现实生命的内容,又以生命体验解读艺术真谛的研究方式,形成了宗白华独特的散步式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6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同社会制度下劳动产品的分配不同根源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获取收益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把生产要素当作商品、把生产要素当作资本商品,把生产要素当作资本。无论何种方式参与分配的依据都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而非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但在市场经济中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65.
简论漆艺在现代室内环境中的装饰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漆艺的民族传统特质和审美特征以及漆艺的装饰手法,论述漆艺在现代室内环境中的装饰意义和漆艺本体的文化内涵及其传统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66.
音乐实践包括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三个环节。词曲原创者的创 作为“一度创作”,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演过程为“二度创作”。要使声乐作品的魅力得 到充分展现,还需表演者深刻体会作品的意境,深入挖掘作品的含意,全面掌握歌曲的风格 ,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相似文献   
67.
对灵动性的追求是小说语言走向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小说语言在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性。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在和谐的美学理想的统率下营造诗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飘动着一股士大夫式的淡雅、闲适与飘逸之气,显示出特有的灵动性,那么贾平凹、阿城、莫言、何立伟等人则是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意,闪现出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68.
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R&D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是促进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区域R&D绩效水平的评价对促进区域R&D活动的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因子分析方法对于大量数据的抽象分析有较好的效果,适合R&D活动评价的特点,它在评价过程中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影响而进行客观的评价,文章最后根据结果数据分析得出了我国创新效率有待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69.
苏轼以《春秋》学为儒者本务,终身关心此学。他认为《春秋》一断以礼,当以观其意的办法探讨其旨;《左传》主以史实,不专为经,不专为例,最识《春秋》之用;而《公羊》、《毂梁》以义例解《春秋》有如法家,专求于绳约中,不可取。苏轼认为《春秋》立法虽严,而责人则宽。他还借《春秋》学反对王安石新法。在苏轼的影响下,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春秋》学学派。  相似文献   
70.
论文化交流中的误读与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交流中常常存在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等去解读另一种文化的误读现象,并构成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交往中实际还存在一种有意识的误读,而这种误读恰恰是新文化产生和创造的前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典型者如汉唐间佛教和明清时期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可消除,其影响也是得失兼备,因此要在平衡不同文化现象的关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更有利于文化成长与文化交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