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9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5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本文侧重阐明了建设中国西部硅谷的六条对策性建议一是拓展创新创业的广阔空间;二是加大法治环境的建设力度;三是疏通风险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四是增大支持性设施和支持性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共用技术开发等政府"公共品”的供给;五是不断优化能适应和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能;六是培育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社区环境.  相似文献   
32.
论四川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缺乏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商业精神淡薄,盲目多元,资源分散,研究发展投入不足,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从收集并整合外部环境要素,注重企业产品和服务发展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条件,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人力资本的运用、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升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期的利润空间和获得在国内外的竞争地位,这对地区经济、国家经济、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邓杰 《民族学刊》2010,1(2):42-52,161-162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在四川西康民族地区开展的一系列事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川康边疆的建设和发展。小学的兴建,改善了川康边民的教育环境,促进了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医院的开办,使边民首次接触了西医,促进了西医业在该地的兴起;农场的创建,扩展了该地农牧业的饲养范围,为川康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生计干事,更新了边民的农耕观念。同时,边疆服务运动在边民的信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以上措施在客观上积极促进了川康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4.
四川自解放以来,中共四川省委领导全省民生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四川省委领导的民生建设飞速发展,成效显著。成功的经验从多方面启示着四川当前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35.
本文概述了四川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目前面临的问题,认为要改变四川民族地区文化事业面临的困境,需要从体制改革、资金投入、硬件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保护等多方面齐头并进,不懈努力,才可能显现效益。  相似文献   
36.
根据1978--2005年四川省各市州的人均GDP数据,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对四川区域经济增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时段上,四川区域经济增长经历了趋同一分异一趋同的过程;在1978--1990年期间,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趋同且趋同速度较快,但在1990--2005年期间,区域经济增长分异的趋势较强。趋同的趋势不甚明显;通过引入控制变量和地区虚拟变量分析,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四川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五大经济区有“俱乐部”趋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37.
须二段砂岩以徽孔隙为主,少量的长石、岩屑溶孔,不见或罕见碳酸盐矿物的溶孔,利用同位素资料和热力学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凡孔隙度大于5%的样品,就有绿泥石包壳发育,该层段表现为低电阻率和高含水饱和度,导致气、水层的误判。详细的岩石学研究使我们认识到粘土矿物在成岩过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自生粘土发育的样品,不论其产状如何,都比不含粘土而富含碳酸盐矿物的层段的样品储集性能好。提出了孔隙寿命的概念,并讨论了它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巴蜀地域文化给左翼川籍作家烙上了"巴蜀印",使其倾向于描写巴蜀乡土世界,喜欢以自己熟悉的人物为原型,真实地刻划人物,将政治意识、阶级意识和文化意识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左翼文学中的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39.
晚清以来,我国学术研究的重心由经学转入史学,就是所谓“经学的边缘化与史学的走向中心”。在学术演变过程中,“蜀学”也发生了这一“转型”,但没有与学术“主流”同一步调地将经学“边缘化”。以廖平、蒙文通、李源澄等为代表的蜀中学人坚守经学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把经学作为中国文化“根荄”的思想未尝有变,“六经皆史”的思想也始终未被他们接受,在经史之辩的积极回应中,彰显着“蜀学”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40.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艰难、曲折但又颇有成效的统一努力,使中国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为稍后的全国团结抗战准备了条件。承认现状,利用军阀矛盾,等待时机,全面改造等正确策略的运用使南京政府成功和平实现四川中央化,尽管反人民的政权性质决定南京政府统一政策的缺失,它不能最终完成统一的任务,但这十年间中国统一趋势的出现,却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