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49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58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1986年以来在四川盆地西北部采集到205种草菌,其中包括省内新记录种60种,国内新记录种4种。根据G.C.Ainsworth等(1973)的分类系统分类并命名。所有标本保藏在四川锦阳农业专科学校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62.
刘禹锡之佳诗多产生于贬谪时期 ,其中描绘巴山楚水的部分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景物色彩明丽 ,寓含乡国之思。其描述当地的民俗风情 ,呈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 ,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劳动生产习俗、崇巫好祀风俗、喜好歌舞风情。这些与诗人坚定的信念、豁达的心态 ,及其心系朝廷、关心百姓疾苦 ,受南方文学、文学传统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为实施新学制,培养师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庆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民国建立后,该学堂改名为川东师范学校.1932年,该校设立乡村师范专修科.次年,专修科迁至沙坪坝磁器口,并先后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四川省立教育学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与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64.
陆游在四川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八年时光,留下了大量描写蜀地生活的作品。本文以陆游描写川菜的诗歌作为切入点,展现宋代川菜的一些特色风味,并分析陆游入蜀后饮食习惯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对四川文化资源意义作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65.
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禛曾经两次入蜀,对蜀道的山高水长路险,有真切的体会;对沿途的历史风烟,有无限的感怀。期间创作大量诗歌,或写景状物,或咏史述古,或题赠亲友,都发乎至情,蕴含了凝重的羁旅行役之愁、思乡怀人之痛、吊古伤今之感,深刻体现了王士禛入蜀途中的情感世界,是王士禛蜀道诗感人至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酒广告从战国时代的酒旗到现在的各种新媒体,表现形式和种类繁多。本文主要研究用动漫形式来表现广告,并提出从川酒企业动漫广告中较薄弱或缺失的部分——卡通形象和绘本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寄望川酒企业的广告宣传能与时俱进,积极地使用卡通形象和绘本这两种动漫元素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67.
在清代词史上,蜀中本是薄弱地带。漫漫二百年,仅清初先著、清中叶李调元稍有名而已。清末民初,蜀中词人群体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本文以朱德宝、赵熙、冯江、李穆宣、林思进、周岸登等为例进行个案剖析,意在凸显各词家特点的同时,展现这一时期巴蜀词坛的整体风貌。其中特别指出赵熙面对忧患时世,其所谓"不知而作"、"自鸣其秋"首先是不能已于言,其次在艺术宗法上也必然不束缚于某家某派,而是自求情性之适,从而蔚然为西川词宗。林思进感时伤乱,词集中的田园题材不仅多,且佳作琳琅,足为辛稼轩、陈迦陵、陆震、郑燮以来的"田园农事词史"生色。而周岸登氏虽不免晦涩好奇之病,其才也有难副心志处,然而笃力为词,敢拈大题目,风格也力求变化不拘囿,百年蜀中,其位置当居香宋词人之次席。他们构成了清末民初巴蜀词坛的主要创作阵容。  相似文献   
68.
语法化自出现以来,在国际国内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到目前已形成体系。结合问卷调查从语音语法化、形态句法语法化及功能语法化三方面解析四川方言"得"的语法化进程,在认知语言学范畴内解析"得"表许可及意愿含义的生成机制及成因。"得"与"得撒""均可表达许可等含义,且使用频率几乎相等,这一发现为全面探析"得"的语法化进程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69.
李思睿 《民族学刊》2022,13(5):122-129, 144
洛带是成都周边以客家旅游为主要特色的知名古镇,洛带的闽粤赣移民后裔在旅游开发前后发生了从“土广东”到“客家人”这一族群名称和认同的变化。本文指出,首先,在四川客家研究中,要区别“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闽粤赣移民的移民史,及其后裔成为土广东的认同的历史。在清代至民国时期移民的本土化过程中,洛带的闽粤赣移民后裔与湖广移民后裔之间的族群互动,促使土广东这一族群形成。其次,四川客家族群形成受到整体性的客家族群形成和地方文化精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东山客族”的名称出现,主要受到“民系-文化”客家研究范式的影响;1999年开始,土广东这一族群名称变为了客家人,该变化体现了全球性的客家网络、地方发展、文化精英对于族群形成和认同重塑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0.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向定量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迫切需要.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其中的智力支持系统由区域教育能力、区域科研能力、区域管理能力三部分构成,反映了一个区域在教育、科研和相应管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对四川省1997-2001年五年中的智力支持系统的定量分析认为:四川省在教育、科研及其管理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不稳定的、下降的趋势.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增大教育投入、扩大教育规模、提高科技产出率和科技贡献率,更重要的还在于增强区域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