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4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民族学   53篇
丛书文集   644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2792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宋元易代之际,家铉翁作为祈请使,被元朝羁縻北方十九年,南归时已年逾八十。今存其创作几乎全作于羁北期间,以抒发故乡之思、故国之念和坚守之志而深切动人,从中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其诗文多以乡国之思蕴涵黍离之悲,以前朝遗民流寓之身,亡国之恨不便于直接表达之故也。  相似文献   
72.
以顾瑛为核心的玉山草堂雅集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雅集,学界虽不乏相关研究成果,但对相关诗序文献均未给予重视。文中从诗序这一独特视角对顾瑛玉山雅集进行观照,以拓展、加深对其认知:以诗序为据,梳理历次玉山雅集活动系年、场所、人员及主要活动内容;玉山雅集诸方面超越前代,分韵赋诗是玉山雅集文学活动的核心形制;玉山雅集诗序是折射元末文人心态及时代变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73.
相较于诗社,词社活动明显有疏离政治的倾向,词社是在随意地结集中逐渐规范发展起来的。到了南宋晚期,词社活动已较为成熟,词社集中切磋句法、传授词艺,对词派的形成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4.
据不完全统计,1911至1949年间共出版、发表涉及金宋关系史著作、论文205余部、篇,其中著作49部,论文156余篇。目录分为著作、史料与文献、金宋和战、经济交流、人物、其他6类。  相似文献   
75.
常春 《唐都学刊》2010,26(3):30-33
唐代、宋代的书法观念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书法观念的典型代表,二者之间又有颇为明显的异同之处。正如常人所说的"唐书法"就是说唐代书法对于字体规范、风格法度有着严密的内在要求,其实由于科举进仕的需要以及宋人文化素养的普通提升,宋代文人对"法"也有着自觉地遵循。同时,在宋代还大量出现了"游与艺"、"以书为乐"等更为轻松的书法观念。  相似文献   
76.
从修史机构、史学家和史学成就等方面对宋明两朝史学进行比较,论证中国封建史学宋盛明衰。  相似文献   
77.
宋代雕版书籍之设计一般而言体现出朴实之显著特色。这同雕版技术及雕版书籍最早发明于中国民间及其农业文化具有渊源关系。宋代奠定的这种朴实的书籍形制设计理念,使得书籍得以广泛传播,真正成为一种空间意义上的大众媒介。宋代确立了雕版印刷术普遍采用后中国书籍的基本形制。宋代雕版书籍确立了书籍史上最早的平装典范。宋刻书籍,采用不同字体、不同字号以及特殊的标识符号区分或标示不同的编辑语言,使版面上的编辑语言及其功能十分明确。这种编辑语言及其书籍体例奠定了中国古代雕版书籍版面编辑语言的基本格局,为之后中国雕版书籍一直沿用。宋代书籍插图已比较普遍。插图的普遍应用,使得宋版书籍图文并茂,不仅书籍内容更加完整,意义更加丰富,而且书籍的视觉效果和阅读效果也更加理想,书籍文本知识和意义的传播也由此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多彩。宋版书籍最入目者,正是其风神别具——没有二种书籍书刻之字体完全相同者——正字书体的美。宋代书籍之美,乃在于其书籍内在的宋代文化精神之美。  相似文献   
78.
张晓彭 《西北民族研究》2018,(1):178-182,140
张澍是清代竹枝词发展史上重要的作家,也是唯一一位既创作西南竹枝词,又创作西北竹枝词的诗人。他以西北人的眼光来审视西北,对西北地区的文化习俗进行了历史性扫描,勾画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民俗画面,涵盖了山川风物、民间文学、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多个领域,反映了西北少数民族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形成一幅包罗万象的清代西北民族风情画卷,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西北地区独特的地域精神和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思想史、民族史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79.
中国民族团结的发展在经历了隋唐的第二次大整合之后,在宋辽西夏金元时又进入第二次大冲突时期。  相似文献   
80.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部落包家族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时期,安多藏族中有一支著名的吐蕃汉姓部落“包家族”,其来源是吐蕃化的汉姓丁家,最初居地在秦州宁远砦北,后迁徙于熙、河、洮、岷等地,并从此世居此地,其家族成员有宋代的包约、包顺、包诚及金朝的包长寿、包世显等。包家族归附宋、金王朝后,始终效力于宋、金王朝,与宋、金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