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459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反"最早使用于音学领域是佛教译经中用汉语音二合对译梵文音,进而作为专门的二合注音术语;"切"最早用于论说语音时是"精确、确切"的意思,中唐以后其使用义变化相当于"反";此后,"反""切"皆是"二合"注音术语,不再有分别。  相似文献   
12.
宋朝政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药储藏机构和安全监管措施。其中中央医药行政管理机构主要为翰林医官院(局)和太府寺药案,这是朝廷建立的最高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和医药管理机构。皇宫御药的制造与储藏机构有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尚药局,官府药库有香药库、珠玉香药库、药蜜库、后苑东门药库、寄桩库、熟药库等,专门储藏皇帝和朝廷所需的各种名贵药材和成药等。朝廷设立的市易务卖药所、收买药材所、太医局熟药所、和剂局和惠民局等,主要负责官府药局中药材的采购和成药的生产与销售等,同时也肩负药材、成药的储藏。宋朝地方州府和南宋时期设立的总领所、都统司、安抚司惠民局,一方面负责地方州府军监、所、司所需药物的生产与销售,另一方面也是地方医药的保管场所。泉州、明州、广州、登州等地设立的市舶司,负责海外药材的登记、辨验、保管与押运进京等。为了保证药物质量安全,宋朝政府对医药储藏制定了保管、库存、登记、毁弃等制度,严格执行药物入库和出库检查,严厉打击盗窃、伪造、冒用和盗卖官府药物的非法行径。  相似文献   
13.
同人二次创作是一种新兴的作品创作方式,其产物即为同人二次创作作品。由于对同人二次创作作品的原创性界定不明,这种新的作品类型始终游走在违法与侵权的边缘,既不利于产业的发展,也无法体现著作权法立法的本意。对同人二次创作作品的的独创性界定标准进行研究,试图从界定标准适用的意义、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界定标准的内容对同人二次创作作品的独创性标准进行界定,并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4.
在苏雪林的文学批评中,比较手法的运用是极为显著且常见的。中国古典文学深厚的积淀,西方文学文化的深刻熏陶,使其比较之法不仅仅涉及到同时期、同流派作家之间的平行比较,更有以古典文学为借鉴的古今比较,及以西方文学为参照的中西比较。这种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使中国现代文学在苏雪林的评论中处于一个广阔而又立体的环境中,这一方面突显了苏雪林的敏锐观察力,同时也折射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在中西纵横交错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amines global English-language newspaper coverage of the death of David Bowie. Drawing upon the concept of reifi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notion of celebrity is discursively (re)produced and configured through a ‘public face’ that is defined, maintained and shaped via media reports and public responses that aim to know and reflect upon celebrity. The findings highlight how Bowie’s reification was supported by discourses that represented him as an observable, reified form. Here, Bowie’s ‘reality’, that is, his authentic/veridical self, was obscured behind a façade of medi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that debated and decided his ‘authenticity’ as a cultural icon. Such debates, however, were engagements with a reified image, enveloped in continual (re)interpretation. As a result, Bowie’s reification was grounded in a polysemous process that allowed numerous versions of ‘himself’ to be aesthetically reimagined, reinvented and repeated.  相似文献   
16.
彝族古籍文献《苏巨黎咪》产生于唐朝初至中叶,记述了从上至君长到下至百姓的各种传统道德观念,蕴含着对秩序观念的建构,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主要内容可归结三个层面:强调君臣关系下的忠臣观念;以君主为主体的尚贤爱民的治理观;孝悌亲友、崇祖敬毕的和谐观及爱美向善的仁义观。该书是作者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学习以及有选择性地吸收和融合的产物,体现出作者出于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对稳定社会秩序的追求,把下层和上层、边缘和主流联系了起来,增强了族群凝聚力和认同感,维护了君长统治和社会稳定,推动了当时彝族社会的良性转型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用典是中国古典诗词一个重要的特点,诗词中频繁用典素有掉袋书之称,在宋词中用典,往往成为作家才学的展示手段,典故使词在内涵上增添了许多文赋的色彩。它成为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苏轼词中典故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词是否和音律这一问题,学界争论由来已久,各家众说纷纭,有人说苏轼只是略懂音律,也有人说苏轼精通音律,是音律家。各家对于音律的理解都存在着分歧,在格律方面苏轼作词显然符合要求,但从音律方面来讲,苏轼的词有很多不和音律的现象,不能说苏轼是音律家。  相似文献   
19.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中注者众多,且距离苏轼生活的年代较近。这些注者根据苏诗与当代史实密切相关的特点,运用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相结合的诗歌阐释方法,考证与苏诗相关的大小事件,展现诗歌创作的背景,揭示引发诗歌创作的事因,从而解释全篇之意。对使用"赋"体、"比兴"体、典故等不同表现方法的诗句,都能以"本事"为根据,准确地解释其意义,对后来的苏诗注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关于苏轼平淡自然艺术理论研究的文章数量众多,但基本是围绕着苏轼晚年趋于平淡自然风格的追求与他大量的“和陶诗”来谈的。实际上苏轼的“平淡自然”艺术思想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里从时代风尚、艺术创作、人格境界、情感守护以及人生艺术化等几个方面论述苏轼的“平淡自然”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