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4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小篆作为正字,把古文、籀文作为重文(即异体字)。但也有把古文或籀文作为正字而把小篆作为重文的。段玉裁指出这是《说文》的变例,是由于这时的古文或籀文处在部首的位置而造成的。通过对《说文解字》“先古籀后篆”用例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变例的原因有好几种,其中也存在由于错误而造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2.
三星堆考古发现揭开了三千多年前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 ,展现了一个湮没的内陆农业文明的辉煌 ,为多元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发展提供了重要例证 ,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3.
先秦古本《书》的流布已经较广。西汉伏生始传今文《书》二十八篇 ,逐渐形成欧阳氏与夏侯氏两个主干派别 ,并衍生诸多支脉 ,今文学达于极盛。东汉今文《书》由盛转衰 ,不再固守师法 ,而古文《书》学越来越多地为朝野所重视 ,地位趋于增高。马融、郑玄为杜林漆书作传作解 ,进一步促使古文《书》学显扬于世。两汉《书》学演化的主要意义在于 :一、今文二十八篇得以写定并传世 ;二、保存古《书》许多残文散句以及最早一批经注经解 ;三、《书》学的今、古文之辩和其他若干问题的论争均萌生于此时  相似文献   
104.
中国蔬菜科技发展源远流长,距今一千四百多年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大量关于蔬菜栽培、管理、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技术经验值得今人发掘与研究。《齐民要术》中的蔬菜科技体系对传统社会蔬菜生产及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现代蔬菜科技进步和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5.
英国作家哈葛德本是二三流的作家,他的小说<迦茵小传>在其本国并未引起什么反响,但翻译家林纾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经他"加工"过的<迦茵小传>虽说与原作出入较大,有失其"真",但此作却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轰动中国文坛的佳作,在清末文学界引起很大轰动,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嬗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林译<迦茵小传>仍具有值得我们研究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6.
三国时期战略管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内容博大精深,包含极其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从管理的角度审视,其影响至今犹存。本文对战略管理进行初步的探析,通过对三国战略体系中管理思想的阐述,力求获得具有当代意义的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07.
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是研究汉代三家《诗》学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过高地估计了汉代经师对于“师法”和“家法”的坚守程度;将忽略学术研究而重在推演《诗》义的教化类著作视为辑录三家《诗》经文的根据;混淆了文学与学术类著作的本质差别。这三重困境贯穿全书始终,降低了书中不少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8.
舒婷前后期诗歌风格变化明显题材上,理想、信念大题材转向生活化、个人化;语言、语体结构上,日常生活化取代了古典诗词味,单一抒情转向日常语调的述说;意象上,由传统、密集型转向杂多疏散,社会性意象突出.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以李华《三贤论》为据,对《新唐书·元德秀传》中的两处史实错误进行了仔细考辨。  相似文献   
110.
王维卒年王说质疑——与王辉斌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卒于上元二年(675)七月,已属学界定谳。但王辉斌《王维生卒年陈说质疑》对其提出若干质疑。本文对其所持理由予以逐一反驳,认为王维卒年不误。并对高适刺蜀问题进行简要考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