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67篇
丛书文集   452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1871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宗唐得古”是元诗的基本特征之一,但这种后来的归纳与认定却被过度引申.客观史料和语义学的分析证明:元诗“宗唐得古”说的理论引申必须得到限制,它只能在“陈述”与“总结”的基础上被理解;元诗的理论口号与实践间存在巨大差异,由口号上的“宗唐”得出元诗“反宋”的引申并不能成立;元代诗风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官方“雅正”诗风建立的过程,元人自身的陈述既剖明又遮蔽了历史.  相似文献   
82.
宋元话本小说中插入大量词篇,这种词文结合的创作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契合了当时大众的审美心理需求。这一独特的审美特征形成的背后不仅有着深层的时代背景原因,其具有的独特功能性,还对丰富话本小说的创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元杂剧是元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剧作家以其奇思妙笔成功地塑造出一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母亲人物形象类型多样,蕴含丰富,使之成为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然而元杂剧中母亲形象存在着明显类型化的痕迹,分析其特点并探讨形成类型化特点的成因,客观指出其类型化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84.
王旭川 《齐鲁学刊》2001,(5):118-122
宋元刊平话中广泛存在着阴文这一特殊现象,而在明代刊印的章回与话本小说中阴文已消失。宋元刊平话中的阴文主要起醒目的提示作用,但是这种提示是针对说话人的,而非如明以后章回小说的回目等是面对读者的,因此可以从阴文在平话中的存在得出宋元刊平话是未经文人整理的说话底本的结论。阴文作为我国长篇小说发展历史中早期的一个现象,可以作为元刊小说的重要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85.
陶行知从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和关系国家兴衰的高度来思考教育的地位问题,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思想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陶渊明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平民化诗人、哲理诗诗人、儒道释融合而臻化境的诗人、首开平淡自然之风的诗人、首创无我之境的诗人。这七大开拓 ,奠定了陶渊明古今一流诗人的崇高地位。陶诗也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堡垒、精神归宿和心向往之的最高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7.
宋元时期江苏官学教育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江苏历史而言,两宋和元代是一个大动乱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均受其影响。但在战争间歇期,江苏教育仍有较大的发展;在教育的某些方面,江苏仍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如江苏率先突破五代乱绪,重建地方官学教育系统,并由此带动了北宋初期全国教育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8.
老子认为得道即效法道的自然无为的属性.庄子对老子的拓展在于他提出了"逍遥游"境界论和"处中"之道.玄学家师法老庄.王弼的人生以老子的自然无为为标的.嵇康除仿效老子的"自然"外,还景慕庄子的玄远境界.阮籍服膺庄子的逍遥游,同时也勉力"处中".郭象修正了老子的自然无为观,同时也弥合了在庄子、阮籍那儿"逍遥"和"处中"的上下悬隔,他是即"处中"即"逍遥".  相似文献   
89.
慧远是东晋中后期继道安之后的一代佛学大师。他深居庐山,却能审时度势,勇于创新,除了佛学理论体系外,在佛教的诸多方面如恪守戒律、讲经说法、终极信仰、扩大像教等对其师道安有重要的突破和超越,一举成为整个佛教丛林当之无愧的领袖。  相似文献   
90.
房是金末元初的重要诗人,"河汾诸老"之一。他追随元好问积极参与开创"以唐人为指归"的诗歌创作局面。史料散佚是其生平、思想、创作和地位长期以来隐而不显的主要原因。对有关史料的考稽辨析,对房文学思想、成就、贡献和地位的探赜发微,有助于从特定侧面揭示金末元初诗坛风尚和诗学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