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清初屈复在《天问校正》中第一次提出错简说并动手作了某些整理后 ,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其间众多学者承屈复的观点对《天问》进行了整理。考察这段整理史 ,是一个加速的往复曲线运动 ,而存在三大根本问题 :(一 )几乎所有的整理都忽视了对《天问》书写形式的判断 ,而这恰恰是整理《天问》的首要条件 ;(二 )整理者只将错简看作一个孤立的现象而作孤立的研究 ,没有认识到它是整个屈骚研究中的一环 ,没有从研究史的角度全面统一地分析处理问题 ;(三 )忽视屈原创作《天问》的特定心理和方法 ,错误地以叙事文学的标准框求之。反思这段历史 ,结合全部楚辞整理史分析 ,可得出《天问》基本无错简的结论。至少 ,在当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 ,无论你持何种观点都不能对《天问》进行具体整理 ,哪怕只整理一处 !  相似文献   
42.
从世界舆论发展的潮流着眼,以《顺天时报》为个案,可以窥见外资媒体如何在舆论理念、新闻手段和版面设计等方面影响中国舆论发展的进程,同时它们还构成了新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五四运动前后获得广泛传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3.
在先民的思想世界中,“天”兼具自然性与宗教性,但是在周以后,随着人文精神的觉醒,“天”的这两种性质逐渐分离开来,一方面是其自然性凸现出来而与人相分离;但更重要的是“天”的宗教性的意涵转化成为人的道德的根源,因而具有了本体论的意味,但它与人的终极关怀和功夫修养仍然紧密联系。因此,通过与西方理性主义思想传统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儒学同时具有宗教性与哲学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44.
从太平天国史的研究来看,史学界对史与论的关系问题始终没有处理好。我们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不是无限拔高,就是曲意美化。而对它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往往视而不见。罗尔纲先生一生专治太平天国,成绩卓著。但在史与论的关系的处理上,也颇多失误。这和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政治气候有着密切的关联,不是哪个个人的行为。现在可以讨论这个影响整个史学界的关于史与论的关系问题了。  相似文献   
45.
弹词<天雨花>的思想内容有其积极、进步的一面,但也存在严重的政治问题.作者站在大官僚地主阶级的立场歪曲历史和打击农民起义,作者编织了许多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发泄对农民起义,特别是对农民领袖张献忠、李自成、王好贤的仇恨,以此表达其强烈的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46.
自?按粵疏稿?(包括?柱下芻言?)被學者從圖書館故紙堆中翻出來後,受到不少研究廣東地方史、澳門史、中外交通史,甚至明史專家所關注。但是,有關其作者田生金的資料,却一直是一個空白。有猜測其為山東泰和人者,有以為即田鐸者;至於?按粵疏稿?一書的版本情況、刊刻時間等,因資料匱乏,亦無深入討論。文章廣泛搜羅和爬梳相關史料,力求從零散殘存之蠹葉片羽中,勾稽出田氏的生平大略。  相似文献   
47.
如果说中国哲学的主题是“究天人之际”,那么先秦儒家的天论的演进便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先秦儒家在天论演进的背景下追寻人人之为人,而非个人之为人的根据。从孔子的“命运之天”经孟子的“心性之天”达至荀子的“自然之天”,先秦儒家哲学的天论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够达到的思想高度,伴之而来的是天的神秘性渐趋消解,人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48.
《天地宝卷》探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地宝卷》是笔者最近在民间发掘的清代天地门教的又一部重要经卷。该部经卷汇集了流传于天地门教内部的各种“经”、“赞”、“大赞”、“小赞”、“偈”、“词”八十多篇,为进一步搞清天地门教的组织传承、教义思想和道场仪式,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49.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刘永济在批判继承前人《天问》研究的基础上,以圆融通博的学术积淀和阙疑存异的适度解读,以及知人论世、“了解同情”的研究态度与方法,为《天问》研究的持续推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