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72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道家思想引领了汉初的过秦思潮,继而取代法家成为西汉初年主导的治国理念。其积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为汉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所贡献,但也表现出与君主专制集权的加强和神化的诸多不相适应性。  相似文献   
72.
阮籍既是魏晋时期士林的领袖之一 ,也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文学家。从“济世之志”与“酣饮为常”、儒家思想与“不拘礼法”、“越名教”与“任自然”等三个方面全面分析 ,可见阮籍及其诗文中所表现出的是一个具有矛盾性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3.
陈可培 《东方论坛》2007,(6):12-15,21
以耶稣会士在华的传教策略为切入点,追溯耶稣会的历史和特性;以<道德经>的思想为参照,分析利玛窦的<畸人十篇>的主旨和意义,换一个角度深入探讨利玛窦之传教策略之所以独特而有效的因素.作者认为推动了耶稣会士在中国的传教事业的利玛窦之适应性传教策略恰与"无为而无不为"的精深睿智的道家思想相契合.  相似文献   
74.
圣人不同于常人之处不在于他能够创造神明,而在于他能够守护与生俱来的素朴恬淡的本性。神圣并非存在于脱离世俗的高洁之处,而在寻常之中。  相似文献   
75.
从道教文化本位的立场出发,提出济世体道教笔记小说的概念,并从济世体道教笔记产生的思想原型及其主题类别、宗教意蕴、文学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济世体道教笔记小说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6.
赵秉文主张存理去欲,舍身取义,以实现自己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同时受佛老思想影响,不恋生,不畏死,用佛老的出世思想来排遣忧愁,这种复杂的修身思想是符合金朝时代趋势的。  相似文献   
77.
宗教在人类生活中有着科学与物质财富所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宗教的道德功能,便是其中之一.以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和在中国拥有信教群众最多的外来宗教--基督教为例,论述挖掘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资源同时也吸收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资源对于我国现阶段道德体系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西曲歌的情爱主题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然对于其成因,尤其与道教房中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则鲜有问津者。南朝时期由于政局动荡险恶,士人内心苦闷,放诞成仙风气浓郁。道教房中文化阴阳并重的观念和杂玄素之道、容成御女术、涓彭之道和黄赤之道于一体而用爱情方式来传授的隐书之道,对西曲歌的影响十分显著。西曲歌大胆直露表现情爱的方式和浓郁的色情脂粉气息,不仅是这种影响的写照,同时也是作者厌恶家室、渴求断袖之欢心理的映像。  相似文献   
79.
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佛道三教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汉代以来中国思想学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走向。隋唐三教鼎立的思想学术新局面的出现,是三教各自的发展与三教关系长期互动的结果,而从更大的社会文化背景来看,也是隋唐帝国强盛的文化表现;其本身又对隋唐的儒学、佛学和道学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唐宋之际形成绵延千年之久的三教合一思潮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道教美学思想是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从三个方面区别于其他民族宗教的美学思想:一是它的神性美具有“此岸”化特点,它的宗教最高美具有“朦胧”倾向,二是它的宗教美学—伦理思想,以“忠”、“孝”为中心,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精神,三是它美学人性“内省”要求的基点和内驱力,因“承负”、“即身成仙”而更富吸引力。这使道教美学思想呈现中华民族文化特点,因而更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