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6篇
民族学   18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78篇
综合类   663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8 毫秒
61.
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失衡,关系到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协调统一,也是制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优化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应科学界定政府在协调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地位,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者的作用,把私营企业劳资矛盾控制在既有的社会秩序范围之内,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2.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政府以国家的名义设置机构、制定法律对名胜古迹进行保护,采取多种措施维护、管理名胜古迹,中国名胜古迹保护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3.
南京国民政府十年期,西方国家依仗着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以世界经济恐慌为契机,采取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等手段。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处于弱势地位的华商企业及其产品难以抵挡外资企业与物美价廉。洋货”的冲击,于是大批工厂、商店、公司相继破产歇业,失业者充斥于大街小巷。加之西方国家掀起了排华运动,失业华侨纷纷回国,国内失业形势更加恶化。  相似文献   
64.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中的缺陷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采购是指国家机关或公共事业单位及其授权的组织为了公共利益或自身机构的运转或职能的需要而使用公共资金进行的对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行为。我国政府要履行加入GPA的庄严承诺,就应根椐国际采购规则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透明而公正的政府采购机制。  相似文献   
65.
政府采购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取得物质基础 ,实现管理经济生活职能的基本法律形式。它与一定的市场主体 ,国家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民事合同的平等要求 ,更有它自身的主体特殊性、目的公共性、资金财政性等特点。因此被规范于经济法体系中。但因其公、私法交织的特性 ,所及法律关系必然接受合同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规范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66.
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艰难、曲折但又颇有成效的统一努力,使中国逐步由分裂走向统一,为稍后的全国团结抗战准备了条件。承认现状,利用军阀矛盾,等待时机,全面改造等正确策略的运用使南京政府成功和平实现四川中央化,尽管反人民的政权性质决定南京政府统一政策的缺失,它不能最终完成统一的任务,但这十年间中国统一趋势的出现,却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67.
严亚明 《学术探索》2004,(10):95-101
早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中 ,官方垫款、借款都是企业的债务。由于官款承担了企业运营的主要风险 ,官方为确保其安全 ,以债权人身份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并要求分享企业的利润 ,造成企业产权关系混乱 ,损害了股东的权益。针对官督商办的制度弊端 ,人们要求明确划分债权与股权 ,政府也逐步调整以债权人入主企业的做法 ,赋予投资者自主管理企业的权利。清末《公司律》开始以法律手段界定产权 ,但政府权力界定产权在企业实践中仍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68.
民族的友人--赛珍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赛珍珠一方面与陕北的中央政府没有直接的接触,另一方面又对新中国的某些做法不满,她及她的作品由此一直不被中国人所接受。本文通过对赛珍珠生活史实的查证了解,展示出赛珍珠对中国人民的真实感情。  相似文献   
69.
关培凤 《兰州学刊》2007,(1):190-193
"苦撑待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战略.一般认为,该战略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提出的,其特征是消极待援.本文认为,"苦撑待变"战略是在全面抗战前数年就产生的.它的提出是国民政府对中国国情与国际地位、对日本侵略野心和国际形势演变趋势正确判断的必然产物.中国政府为实施这一外交战略,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活动,这主要表现在进行舆论宣传、努力争取外援、呼吁制裁侵略及反对妥协和倡议反侵略国家进行合作等方面."苦撑待变"的实质是积极促进国际形势朝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演变,而非一味消极待变.苦撑待变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促成了国际形势的演变,因而是成功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70.
发展中的产业组织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探讨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和发展过程,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述评。作者试图通过对各个时期不同学派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进行归纳和比较,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和差异,并重点介绍了产业组织理论的最新发展态势,以便于应用它来为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