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1篇
社会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包括马克思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重辩证结构体系,它包含真理和价值双重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相同的内涵和结构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逻辑发展的必然展开。  相似文献   
72.
文章认为,“简单性原则”的真正含义应是“理解简单性原则”;它以科学真善美的统一为 理论基础;在复杂性科学逐渐兴起和成熟的今天,不仅不应放弃,而且更应提倡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73.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4):92-98,125,158
陈献章不依傍权威显学程朱理学,有着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之见.他的自得之学包括:提出道(理)本论和心本论;含纳心量广大、无累无滞、自然和孔颜之乐等自得的境界;提出立志、读书和静坐等自得的方法.陈献章受到吴与弼的潜移默化并对佛道多有借鉴.王阳明熟稔陈献章之学,阳明心学可说是对陈献章心学的修正和发展.但因对陈献章心学有异议,且顾及视陈献章如父师的湛甘泉的感受,故王阳明平生不大提及陈献章.  相似文献   
74.
谭扬芳 《云梦学刊》2000,21(6):13-15,29
波普尔的“逼真性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思想是一致的。他在探讨科学知识的增长过程时,提出用“逼真度”代替“绝对真理”的主张并没有通向不可知论,相反,他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有着启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在构造自己意义理论过程中,达米特的许多观点也受到了学界质疑:达米特并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意义理论,它只是一个修正性的建议。他的意义理论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是否有区别?不可判定语句的真值条件真的不可显示吗?把关于数学陈述的意义理论推广到非数学的领域是否适当?我们只有正视这些批评,并关注达米特对这些批评的回应,这样我们才可能对达米特的意义理论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76.
客观真实说与法律真实说由论争到折中的转变,证明两者实质上是一回事,可以融合生长,实现优势互补.我国证明标准缺陷问题主要是体系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可以在坚持客观真实理论基础上吸收法律真实之逻辑性、层级性和规律性等优势,完善有罪判决证明标准,进而重构我国的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77.
庄子关于真实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真性"、"真知"和"真人"这三个层面;而柏拉图的真实观则可以从感性真实、理性真实和神性真实三种维度来理解。文章通过比较他们的真实观,指出柏拉图的真实观在有助于推动科学思维的同时,也为主客二分等一系列问题埋下隐患;而庄子的真实观尽管于理性认知方面存在相对缺失,但其特有的诗性气质,将有助于消解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诸如:科技至上、工具理性以及心灵空虚等。  相似文献   
78.
李商隐一生经历了三次感情生活的波折,其间对佛教所说的求不得苦、爱别离苦等佛教真谛认识较深。其爱情诗的思想基调与佛教义理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契合,这种契合或许不是非常清晰的,但在精神感悟层面上可谓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79.
随着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言语行为逐步成为语言哲学、语言逻辑以及语用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指令行为的逻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预设、真值、形式刻画等三方面入手,细致探讨汉语指令行为的逻辑语义,以期为言语行为的逻辑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0.
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作品,巴塞尔姆的小说《玻璃山》以其荒诞破碎的形式做出一个拒绝阐释的姿态.但本文认为小说中无名的“我”登爬玻璃山寻找“美丽的着了魔的象征”的形象和过程,正是该作品阐释空间的核心所在.作品极简的叙事形式和语言虽然对应了一个人文精神日渐式微,真理崇高被不断消解的迷混时代,但在其碎片化的背后仍坚守着后现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的执着,凸显了西方知识分子传统的独立精神和对真理永不放弃的追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