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2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6篇
丛书文集   380篇
理论方法论   119篇
综合类   1769篇
社会学   269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虚拟交易和消费文化——评德莱塞《欲望三部曲》的主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学界对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德莱塞的《美国悲剧》和《嘉莉妹妹》评介甚丰,但对他在长达半个世纪创作的、代表他一生创作思想和哲学思考转变的《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和《禁欲者》却着墨不多。本文探讨三部曲中表现出来的消费主义主题,剖析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态度,指出他这种态度背后与主流意识形态间的协调和颠覆关系。  相似文献   
22.
随着资本结构研究的深入,理论界进一步放宽MM定理的基本假设。以Jensen,Myers,Ross,Leland,Harris,Hart等学者为代表的新资本结构理论引入最新的研究方法,对资本结构展开分析。本文按照新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全面评述了资本结构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各种理论,同时系统地描述了各有关理论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3.
会计市场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会计市场经济关系、管理模式的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企业、政府的关注。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 ,着重分析了会计市场信息、会计市场主体方面的内容 ,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科学发展观思想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个带有根本性指导意义的理论。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识的深化。它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相似文献   
25.
增强邓小平理论课教学时效性的切几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该选好切入点,与时俱进地增强邓小平理论课的教学时效性。课堂讲授的重要切入,应以学生为中心,抓兴奋点,预留老师“答记者问”时间,精心设计讨论;实践参与的重要切入,则在于联系改革实际的典型事例,注重用参观,社会调查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判断力。  相似文献   
26.
关系数据库理论教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系数据库是当今数据库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其理论体系已日趋完善。但是在关系数据库原理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难点,许多学生对抽象的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学习没有对具体数据库管理软件的兴趣大。为此,在指出关系数据库理论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关系数据库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保罗·克鲁格曼因其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领域所做的开创性贡献获得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从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两个领域对克鲁格曼的理论贡献进行介绍和评论,梳理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并阐释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概念和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28.
Previous research concerned with children's belief-desire psychology has examined the capacity to predict or interpret a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icit proposition that ‘when an actor desires a particular end and believes that a particular action will achieve that end, he or she will undertake that action’.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formulation for understanding acts of omission are outlined and an elaborated version of belief-desire psychology introduced. This version holds that ‘when an actor desires a particular end and believes that a particular action will achieve that end, and whe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are no co-occurring outcomes of that action whose avoidance is desired more highly than is the originally conceived end, then the actor will undertake the action which will satisfy the original desire’. An experiment is reported which examines 4-, 5, and 7-year-olds' ability to predict story characters' actions on the basis of either their true or false beliefs concerning undesirable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the pursuit of a desired end. Children of all age-groups provided evide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elaborated version of belief-desire psychology. However,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noted between the ages of 4 and 7 years in 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circumstances involving false beliefs.  相似文献   
29.
作为邓小平理论萌芽的标志不是某一具体的时间、论著、观点。对邓小平理论萌芽应作出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界定。邓小平理论萌芽的标志应该是时间段、论著链、观点网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教育活动中“罗森塔尔效应”的认识,提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要点,再分析“罗森塔尔效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成功实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