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5篇
民族学   15篇
丛书文集   306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1506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船山创造性地诠释了张载关于“太虚”的观念,提出了“气”本体论,并以“气”本体作为其重新阐释儒学心性论的天道依据,全面阐发了“性”、“心”之内涵及其内在联系,性情论,未发已发说,道心人心说等心性论各个层面的问题。船山对儒学心性论的解释,贯穿着“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以健顺五常之理融合于清通”的主题,突显了儒家传统性善论的主体性原则和天人合一的圣学思想。其目的在于,克服宋明理学自身的逻辑矛盾及其在精神气质上与儒门之正学的张力和偏差,以便回归儒门之正学,重新确立道德理性的至上地位。  相似文献   
12.
王安忆的小说擅长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法表现女性的人生经历及她们的内心困惑、抗争,以突现女性的价值意义。她的小说《叔叔的故事》、《长恨歌》,从女性经验出发,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建构着女性话语,呈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成功地实现了反男性叙述。  相似文献   
13.
秦邦宪是中共党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是一个犯重大错误又敢于改正错误并为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献出宝贵生命的人 ,他在王明路线中充当支持者、赞助者、执行者和发展者的角色 ,对王明路线所造成的对中国革命的损失负有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4.
论王韬的“天下一道”观@邵燕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200062~~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汲古阁原本《楚辞补注》为底本 ,参以笔者所见其余六种版本 ,对《渔父》一篇的王逸注解详加校勘 ,列其同异 ,定其得失 ,以求恢复王注原貌  相似文献   
16.
魏紫姚黄——微型作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微型作家论 ,是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界有代表性的几位作家的点评 ,以揭示他们在 90年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 ,以及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重评王韬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王韬的新闻思想 :广见闻求通变的报刊功能观 ;论时事抒胸臆的报刊政论观 ;有道德通古今的新闻人才观。这些理论在中国人办报之初 ,提高了人们对报纸作用的认识 ,开创了中国新闻界“文人论政”的优良传统 ,促进了新闻从业人员对自身道德和才能的修养 ,在中国新闻学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明的妇女解放思想基本上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妇女解放问题的政治地位以及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辩证统一关系。王明的妇女解放思想不仅较好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理论,而且结合中国的实际也提出了一些正确的主张,丰富了我党的妇女工作理论。  相似文献   
19.
试析钱谦益对胡应麟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后期的胡应麟在文学理论及治学方面颇有建树。钱谦益站在贬斥文学复古思潮的立场上对他的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因为 :1.胡应麟和王世贞的交往实以王世贞对胡氏才学的赏识为前提 ;2 .《诗薮》虽有附会《艺苑卮言》之处 ,但多卓识独见 ,不失为一部自成体系的诗话力作 ;3.应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胡应麟对明诗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20.
换韵与情绪宣泄关系十分密切,从王令《梦蝗》诗可以明显看到这一点。从《梦蝗》诗的换韵中人们可以有效地把握王令诗的情绪节奏变化特征,真正理解作为"蓄含悲愤"而又"笔力恣肆"诗人的情绪结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