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6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74篇
理论方法论   75篇
综合类   1930篇
社会学   10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李伟 《琼州学院学报》2010,(6):82-83,85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将具有教学方式新颖、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师生互动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广大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努力探索公共音乐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92.
文化形态与社会制度息息相关,艺术趣味是社会意识的反映.改革开放之初,流行音乐异军突起,风靡天下,一方面,它打破了此前艺术表达情感的简单化、模式化和虚假化,受到热捧;另一方面,它又有"腐蚀意志"的一面,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受到批判.围绕流行音乐的论争,关系到历史转轨时期对文艺的功能、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重新认识和调整,而这一理论认识,正是当年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现实所促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993.
歌唱训练中的想象,实为一项自我意识调控法。它是从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事物里,抽取共通点,转化为发声技巧,引导于实际训练的意识过程。本文通过对想象中两种表现形式———预想与联想的介绍,意在让学唱者了解想象对于歌唱训练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其开拓自身思维方向及想象空间,达到用心用脑引导艺术歌唱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4.
已故著名学者吴孟复先生毕业于无锡国专,治学之余创作旧体诗,合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手.吴先生诗典雅而能通俗,理论与创作实践密切结合;风格兼融唐宋特点,和雅清新.诗中表现知识人士爱国情怀与真纯品格,堪为后学之楷模.  相似文献   
995.
指物关系被称为中国古代逻辑的指称理论,指物之间既存在本质的区别,又具有密切的联系。伍非百先生在《公孙龙子发微》中将“指”阐释为“能指”、“所指”、“指所能指之指”三种涵义,“指”、“非指”正反两个层面;而将“物”阐释为具体存在的个体,具有其独到的见解。研究伍非百先生的指物思想对于挖掘民族优秀逻辑文化遗产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萨特的小说《恶心》描述了主人公罗冈丹对他自身和外界世界不断觉悟的一段心理历程。音乐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探讨小说中几处音乐描写的内涵,对理解主人公观照世界的独特方式以及揭示小说的主题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泰伯是中国吴文化的鼻祖。自3200多年前泰伯从中原来到江南把中原文化与江南民俗融合而开创“勾吴文化”开始,吴文化的发展就处处渗透着泰伯的深刻影响。因此,文章认为,无锡要建设吴文化名城就必须要打好泰伯牌。  相似文献   
998.
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学术界研究的成果都表明:3200多年前,吴泰伯从陕西歧山远奔江南梅里,筑泰伯城、建句吴国、创吴文化,揭开了中国江南文明的序幕。然而,古梅里即今日的梅村却以著名书法家之手,挂出了“江南第一古镇”的匾额。那么梅村究竟是“江南第一古都”还是“江南第一古镇”呢?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文章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及史料深刻地辨析了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无锡梅里是我国吴文化的原生地和核心区,无锡应该打好吴文化这张牌。  相似文献   
999.
《左传》各国赋诗共性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左传》各国赋诗的情况来看,除郑国赋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外,其它各国赋诗都是以《雅》为主的。产生于周故地的《雅》是用更为规范的“雅言”写成的,是“雅言”之中的“雅言”,“雅言”就是标准化,标准化的同时也就是文雅化,赋引《雅》能增强言语的说服力和庄重感。《雅》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结晶,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下,赋引《雅》之多表现了各国对周文化的尊崇。  相似文献   
1000.
墨子之礼学     
墨子精通礼学,强调礼的等级性,反对礼的宗法性;在尊天明鬼思想指导下,肯定和论证祭祀之礼的社会功能与道德作用;批评三代丧礼和儒家丧礼的厚葬久丧特征,主张薄葬短葬;承认乐的审美价值,又否定乐的政治作用,证明乐的社会危害性.这样,墨子礼学呈现明显的批判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