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丛书文集   353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1525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雅与俗是一个分合消长的流变过程.词体文学从中、晚唐发展到北宋蔚为大观,至柳永与苏轼,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创作趋向--雅与俗的对峙.这种对峙,有着各自不同的源流传承,浸染着宋代文人雅俗两极的文化个性,在词坛审美取向变革的背景作用下,显得尤为鲜明突出.它不仅完成了与东坡言志耆卿言情的构体开派,而且成为北宋词雅俗嬗变的关捩.  相似文献   
12.
湘云易装卮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湘云易装的故事,是曹雪芹对中国历史上女扮男妆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的创造性解读的产 物,文章从女性服装的角度,展现了曹雪芹新的女性观,探索了女装的新的发展趋向,再现了新的历史条 件下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3.
徐陵是梁陈时代追随简文帝萧纲的重要作家,历来都认为他的诗轻靡淫艳,是一个典型的宫体诗人。然而徐陵并没有始终与简文帝相伴相随,他曾离开宫廷,出使北魏,且羁留长达七八年之久;入陈以后,特别是陈后主即位与狎客大作艳诗之时,徐陵却已悄然作古。因此,徐陵似无大量写作宫体诗的可能。从他所遗留的作品看,无论其内容还是风格,实难简单地以"宫体诗"来论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徐陵不是典型的宫体诗人。对徐陵及其诗歌的重新认识,实际也关涉如何正确评价和认定宫体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博<诗论>的发现,对整个先秦<诗>学批评的产生具有重大意义一、在从孔门<诗>教到<毛诗序>的流传过程中,上博<诗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上博<诗论>对后世<诗>评具有指导性;三、上博<诗论>在文学批评史上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代 ,湖南戏剧创作尚处于兴起阶段 ,出现了一位重要的南杂剧作家———许潮。他的杂剧合集《泰和记》大都取材于历史文人典故 ,借以抒情 ,寄托理想。其戏曲艺术的主要成就在于对元杂剧体制进行的全面革新 ,促成了明代杂剧创作的再度繁荣。他与另两位戏剧作家龙膺、李九标的创作共同促成了明代湖南戏剧创作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苏轼饮食文化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轼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坛大家,而且是一位美食家、品酒师、酿酒师和园艺师.他的饮食文化融入了更多的雅的意蕴,这主要体现在浓厚的文化意识、美学意识上;作为学识渊博的文化人,开明士大夫中的一员,他对人民有深厚的感情,主张与人同乐;他喜欢亲自动手,从实践中品尝饮食的乐趣;他还特别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等等.苏轼饮食文化的特色与他乐观开朗、富有生活情趣的性格相关,亦与他对儒、佛、道的信仰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许慎在《说文》中引证方言俗语是自觉的。《说文》中的方言研究成果形式有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 ,其价值有三 :一是为研究汉代方言保存了具有共时价值的材料 ,二是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方言研究成果 ,三是对后人研究方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启发。《说文》方言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方言文字学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主要就高适、岑参边塞诗诗风的异同进行了分析 ,并探索产生他们诗风相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论“度柳翠”杂剧的两个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人李寿卿《月明和尚度柳翠》与明人徐渭《玉禅师翠乡一梦》均搬演月明和尚“点化”妓女柳翠成佛的故事 ,但两剧的剧情、人物、命意却完全不同。两者之间既无同源 ,也无先后承继关系。李寿卿的《度柳翠》是佛教观念的演绎 ,是一则风格严肃的“度脱”剧 ;徐渭的《玉禅师》则取材于民间传说 ,是中国民间对佛教观念的解读 ,是一则戏谑滑稽的谐剧。文章以“细读”的方式 ,对两剧的剧情、人物、命意加以比较分析 ,并参以史实辨证 ,揭示出徐渭创作此剧的真实动机  相似文献   
20.
胡适在思想理论、语言文学的教育工具和教育制度建设等宏观方面 ,对中国新教育具有重大影响和重要贡献 ,其对于中国新教育的贡献 ,在中国现代史上几乎很难有人能够企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