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丛书文集   353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1525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熊健美 《阴山学刊》2009,22(3):32-34,112
清末苏州诗人江浞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凝结为《伏敔堂诗录》,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之多,这些诗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  相似文献   
52.
针对全盘西化欧美的教育制度和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这样两种错误的倾向和做法,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在其光荣的革命和教育生涯中,从思想到实践始终较为自觉地进行抵制和引导。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提倡教育与劳动、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强调要建立民族化基础上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53.
20世纪以来,关于苏轼平淡自然艺术理论研究的文章数量众多,但基本是围绕着苏轼晚年趋于平淡自然风格的追求与他大量的“和陶诗”来谈的。实际上苏轼的“平淡自然”艺术思想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里从时代风尚、艺术创作、人格境界、情感守护以及人生艺术化等几个方面论述苏轼的“平淡自然”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54.
清初潘耒以"史才"鹤立于词科。其求学与成才之路固然受到家学传统之影响,但论及师承关系,潘氏乃集众家史学之长于一身。其师如顾炎武、徐枋、戴笠诸辈之治学偏重不同,皆对潘氏影响至深。但由于时代变迁,潘氏所处的社会地位发生剧烈变化,导致其史学精神出现了"变调"。  相似文献   
55.
今古文两学派的较量是《诗经》问题争论史中的一大焦点,但因三家《诗》的陆续亡佚,使得后人要支持今文《诗》,得同时致力于辑佚与诠释两个工作才行,清末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就是这方面的名著。此书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继续前进,尽量铺陈三家原貌,以《毛诗》作为理解今文的参照系,条理清晰,而其分别家数时,主要是依照陈寿祺父子《三家诗遗说考》的成果,甚至陈氏取材不够精审的缺陷也被王氏所承续,所幸,其在面对旧有材料时仍能注意到筛选与考辨的工夫,所以呈现出来的材料仍较陈书稍显精审。  相似文献   
56.
面对近代中国尖锐复杂的文化冲突,胡适提出了充分世界化的方案,试图克服各种变相的“中体西用”论及其中蕴藏的虚骄自大心理。这是一个被视为“全盘西化”论、强调自我反省和自强开放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方案。尽管其中的缺陷十分突出,但对推进中国的民族复兴大业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韩愈古文与《史记》之比较批评是韩文批评史中一个重要内容。早期关注点较分散,涉文气、文质、天才与穷而后工等议题,具体论较以文体、句法为主。明中期,兼主唐宋派针对独尊秦汉文法式,袭貌遗神之时弊,开始形成以《史记》为衡量,强调"神髓"、"本色"的比较自觉。这是接续古文统绪之举,是由唐宋以溯秦汉思潮的产物。既为其重要研究方法,所形成的侧重文统和师法的比较理论,又构成其古文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8.
在贬谪岭南六年多的时间里,苏轼仍以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岭南的佛道文化、旅游文化、饮食卫生文化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加以吸收、改造、传播或建设,既在逆境中调节了自己的身心,也传承了先贤的文化精神,成为北宋时期贬谪岭南造福岭南最著名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59.
徐志摩区分出了不同层次种类的情,其中朝向大自然的热情最为显明。其小说呈现了人类遭遇现代后的搏斗的体验,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残酷性和非人性,意在维护情爱的理想,为感情张目;志在揭示平凡生活中的摩擦,不厌其烦地制造习常和平中的悲剧,展现生活中的压抑和痛苦。  相似文献   
60.
郁龙余 《南亚研究》2010,(1):137-146
本文介绍和评价了著名学者徐梵澄先生(1909.10.26~2000.3.6)在翻译印度文学和哲学重要典籍方面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