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0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应修人,湖畔诗社主要成员之一,短暂的一生写有一百余首诗。以1924年为分界线,前后期待具有明显的变化。前期以写情诗著称,写不尽人生的欢愉和爱;后期由于投身革命,真实地看取了人生的全貌,大声喊出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的诗风轻倩、质朴。他既是一位热情的诗人,更是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82.
龚自珍是中国历史由古代封建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第一位先觉的思想家和诗人。龚自珍的悲剧在于其代表时代的必然要求而这个要求之不能实现井反而受到社会的摧挫。历史与现实的悲剧感通过作者哀乐过人的诗心表现为慷慨悲凉的诗歌,表现为璀璨瑰丽、哀艳动人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83.
唐英是雍、乾时期的戏剧家 ,在当时大多数文人沉浸于昆曲雅丽、繁复的审美趣味之时 ,他对昆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突破了以巩固政治统治为目的的教化剧 ,而在剧中强调真性情 ,一改逞显才情 ,娱乐遣兴的才子佳人模式 ,将笔触伸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描写大众的酸甜苦辣 ,谴责统治者的丑恶虚伪。这些改造创新为逐渐走向案头化而脱离舞台表演的昆曲注入了活力 ,这对今天探索古代戏曲的复兴和发展之路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4.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湖畔诗社诸诗人历来都被认为“一点也没有与旧诗发生过关系。”这一论断数十年来几被视为定论,其实并不准确。文章就湖畔诗社的发起人应修人与1日诗的关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第一部分论析了应修人的旧诗;第二部分论证其新诗有兼取旧诗的形貌与精神、取旧诗的外形而内容出新、取旧诗的神髓融注于新诗等三种情形,对他有意识汲取旧诗表现体系中的长处以弥补当时新诗之不足的创作实践予以肯定,并对他的诗歌美学观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5.
关于<玉台新咏>的编者,章培恒先生认为是陈后主妃子张丽华"撰录"、徐陵作序.徐陵<玉台新咏序>记载此书收录"往世名篇,当今巧制",但唐人所见原本<玉台新咏>于陈代只收录徐陵一人诗作;如果为张丽华所撰录,理应编于陈后主至德以后,且收入陈代几次影响较大的文会诗作.所以,此书绝不可能为张丽华编纂,当是徐陵编于梁代.<玉台新咏>的编纂与宫体的发展壮大有密切关系.宫体得名之后在梁代的发展当以大同中期为界,此前为宫体与京城各种文风融合期,此后为宫体兴盛期.李康成<玉台后集>和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玉台新咏>编纂时间在宫体兴盛期.今本题名刘肃著的<大唐新语>虽可能为明人伪作,但其中关于<玉台新咏>编纂时间的记载与李康成说法一致,应接近历史真实.从徐陵仕历来看,<玉台新咏>当编于梁代大同六年至大同十二年.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殷墟以西姬家屯遗址中的西周文化层下伏生土的样品磁化率测定、孢粉分析、古土壤微结构分析以及气候和植被比较研究,得知殷商时期气候温和适宜,降水、气温均比当今略高,类似于今天的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87.
詹锳先生整理李白全集,对其版本源流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入研究,进而确定以最早的完整宋本静嘉堂文库本为底本,用于校勘的刊本多达十四种,并选择重要总集及选本共十七种进行校勘,校勘版本数量之多,无出其右,这为超越清代王琦注本奠定了基础。詹锳先生校勘李白全集,在对校法基础上,增加了是非判断,以“今照改”“今据改”“当据改”等分类校勘,提升了古籍整理的学术品位。詹锳先生重视唐代唐诗选本的校勘作用,用以系年、解惑、辨伪和辨析诗歌本事,破解了若干千年疑案,在李白集整理中颇具特色。詹锳先生强调古今并重,中外并重,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坚持无征不信、片善不遗的理念。詹锳先生具有深厚的旧学功底,又深受西学影响,形成了阔大的学术格局和高远的学术视野,他以“预流”的学问开创了李白研究的新境界,其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达到了那个年代的制高点,至今仍难以超越。詹锳先生的版本学、校勘学思想是留给后世的宝贵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88.
刘淑玲 《河北学刊》2001,21(6):74-77
《战线》是《大公报》抗战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副刊 ,发表过许多抗战文学作品 ,推出了以高兰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朗诵诗人 ,促进了大后方诗歌朗诵运动的开展 ,为诗歌大众化做出了贡献。由于对抗战时期的《大公报》有众多争议 ,对《战线》实事求是的评价还不够。本文通过对原初资料的细致剖析 ,力图明了历史真相 ,为全面考察抗战文学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89.
龚自珍的"入出"说以其"童心"思想为基础,既是对审美主体才质禀赋的要求,也是对能直面现实,勇于担当的精神的呼唤;是对既重视历史,又着眼于现实的治学风气的倡导,更有对人的生命尊严、主体人格的张扬,具有浓厚的道德性和近代人文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0.
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的本相在后世已被湮灭,与共工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对象在后世有很多神或神性英雄,各种关于这个神话故事的猜想都未能把握其原初本意。在本文重构的夏人创世神话中,它乃夏人创世神话的重要环节。共工即鲧。他因为争夺宇宙控制权而和自己的儿孙辈神祇禹、涂山氏女娲和启等发生冲突,这场冲突最后以共工失败而告终,他撞断天柱不周山导致巨大的宇宙灾难。共工最后受到以禹和启为核心的儿孙辈神祇的惩罚,他导致的宇宙灾难得到救治平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