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4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636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以汲古阁原本《楚辞补注》为底本 ,参以笔者所见其余六种版本 ,对《渔父》一篇的王逸注解详加校勘 ,列其同异 ,定其得失 ,以求恢复王注原貌  相似文献   
12.
论语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语文素质教育为背景 ,联系中国诗教传统、新诗创作的发展和当代教育的历史转型 ,论述新诗的审美教育价值 ,包括培植理想精神、开启个体心智、蕴蓄生命激情和提升艺术地驾驭母语能力等方面 ,均有其他文体所无法取代的独特的美育价值。在此基础上 ,倡导注重美读、点拨和陶冶这些新诗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文木山房诗说》以“后妃”为题,专就《关雎》诗旨做一般性的理解和认识。虽无特别的见解,但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吴敬梓的文化思想有相当佐助。概言之,吴氏倾心于传统“经学”之术,仍不贰乎儒家道统。  相似文献   
14.
意象是诗词创作与欣赏的中介,诗人营造意象的方法总体上有直接方式、间接方式,直接方式主要有点相与面相,间接方式主要有比喻、象征和重叠;读者对意象的解读,要通过对词语意义的解读、对再现意义的把握、对表现意义的领悟和对哲理意义的开掘,来把握诗词意象的整体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早期新诗观念中,注重诗艺的表现和经验的表达分别体现在闻一多、梁实秋和俞平伯、康白情身上,他们之间的分歧源自于不同的诗歌观念系统,从诗艺和经验两个层面对他们展开探讨有益于理解早期新诗观念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昝风华 《阴山学刊》2008,21(6):10-15
汉代乐舞风俗对本时期诗歌具有突出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汉代乐舞的娱乐功能使汉诗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包括世俗之趣、拟人之趣、谐隐之趣、妙理之趣、逢迎之趣等;汉代歌与舞、歌与戏相结合的乐舞表演方式赋予汉诗一定的表演性,即许多汉代诗歌具有与舞蹈或百戏表演相配合的舞词或“戏”词之性质;汉人“悲歌当泣”的音乐行为方式和“以悲为乐”的歌乐欣赏风习是造成汉诗悲情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为了革新诗歌而提出的重要口号,吸引诗坛不少人参与其中。但是,“诗界革命”的参与者们所创作的词,却很少受到这一口号的影响,他们似乎也并没有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词,因而使得当时已经成为抒情诗一种的词,没有像一直以来的趋势那样,力图与诗歌同步发展,而是有所疏离,甚至“缺席”。这一现象表明,即使表现全新的内容,词仍然大多沿用传统的语言要素,而这些要素,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已经具有一定的惯性,构成了特定的语码。由此看来,即使在词的诗化已经日渐成为趋势时,词坛上坚持诗词之别的力量仍然非常强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词在总体诗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周欣 《云梦学刊》2012,33(1):102-105
释敬安是清末民初湖南著名的诗僧,早年作诗多出于苦吟,中年应邀参加王闿运创办的碧湖诗社,受王闿运诗歌理论的影响,取法汉魏六朝诗歌华丽的特点,辞旨清远,虽为僧人而作诗不乏性情,在湖湘诗人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多灾国家,灾异对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整个社会文化一直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诗经》中不乏对自然灾异的描写,这些记载可以说是对灾异的形象而生动的再现。检索发现,《诗经》中涉及自然灾害的诗歌达到36首,占305篇总量的十分之一强。这些灾异诗歌,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文学性较上古灾异诗有了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采蘩》为写召南贵族夫人采集白蒿以奉祭祀之作,《采蘋》为写将要出嫁的召南贵族少女采集浮萍、水藻后举行婚前教成祭祀仪式之作,二诗皆当作于周平王(前770年~前720年在位)初年;《甘棠》为召伯虎卒后故西周王畿遗民的悼亡怀念之作,当作于周平王元年至十二年(前770年~前759年)"二王并立"之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