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394篇
社会学   378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51 matches between volunteer mentors and pregnant adolescents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problems that occurred and reasons relating to early termination of the match. In each of three stages of the relationship, different issues related to the behavior and interpersonal process between members of the match created problems. In stage one, the mentors had difficulty establishing the match when there was avoidance, distrust, and testing behavior on the part of the mentee. Fear of intimacy and rejection seemed to underlie these relationship difficulties. In stage two, which encompassed the birth of the adolescent’s child, conflict occurred when mentees’ demands overwhelmed the mentors. In the third stage, difficulties discussing termination or contin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led to disengagement and less frequent contact.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to help mentors and mentees navigate the problems in each of these stages.  相似文献   
7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针,充分调动包括青年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江西老区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团组织要把握江西老区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3.
民国初期,以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教育改进社等为代表的全国性教育团体纷纷涌现并逐渐群落化。他们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以不同定位满足教育界的不同需要;他们集中了教育界的优秀人物、当时著名教育家构成的群体成为社团群落的核心领导力量;他们都在不断的自我调适中找到了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充分发挥了教育社团群落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74.
在对社会网络和高校学习型团组织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以某高校团校的网络平台为例,分析了该平台中组织成员的地位、网络的聚集性、群体的分布及成员的学习态度等,发现社交网络中学习型团组织平台中成员的角色与地位与实际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网络聚集程度高,且存在大量群体,群体成员的学习态度也有较大的差别,对待不同任务的态度也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5.
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已呈现出全国性常态化发展趋向。分析该制度提出的社会背景和政策背景,论述其实施的有效性,阐明其在贯彻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笔者对该政策的见解,对于坚持和完善“教师资格注册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6.
以新文化传输为宗旨的《新青年》,与中国现代散文的生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是实体性的,即它推出了具有现代质素的散文类型,而且更是精神性的,作为知识分子放飞思想的一方精神居所,它所激扬的个性主义思想以及所表达的散文观念,经《新青年》散文作家群的实践,滋育着中国散文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77.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是要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我国经济学对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还不清楚,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还必须全面、辩证、正确地看待西方经济学,在学习、借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78.
李恒瑞 《文史哲》2002,(3):38-43
社会实践的发展呼唤新的思想解放,推动新的理论创造。只有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扫除理论创新道路上的各种思想障碍,才能在一些重大现实理论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9.
世纪更替容易强化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紧迫感.20世纪初爱国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为题重塑中国形象,集中反映了这一代人世纪更替的自觉意识.“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既区别于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古典中国,更一扫“老大帝国”的暮气沉沉,追求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青春化.  相似文献   
80.
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刚 《学术交流》2002,(1):101-108
城市的出现不仅是文明的成果 ,而且是文明的载体。我国起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的现代文明城市建设 ,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具有发展战略意义的方兴未艾的大业。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应当体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和谐统一的科学理念。在城市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中 ,物质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基石 ,是城市文明化、现代化和富裕化的物质基础 ;精神文明是文明城市的灵魂 ,是引导城市生活方式进步 ,提升城市精神价值 ,标识城市文明水平的核心和精髓 ;生态文明是文明城市的形象 ,是代表城市面貌 ,凸显环境价值 ,体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因素。因此说 ,现代文明城市是三个文明和谐统一的载体 ,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构建了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