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36篇
理论方法论   112篇
综合类   2647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王阳明虽以批评朱子起家,但也继承了朱子天理思想。在阐释良知时,阳明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从天理的角度来说的;在天理、人欲之辨上,王阳明也承袭了朱子的基本立场。阳明对朱子天理思想的继承为良知的客观性、普遍性作出了有力论证,也带来了问题。首先,以天理为心之本体、为至善者,以人欲、私欲为恶,这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在“去得人欲,便识天理”的论调下,理与欲就处于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如此,感性欲望的地位就不得独立,意义就不得彰显。其次,以超验的天理诠释良知,会使作为人内在成德根据的良知抽象化,从而使阳明心学陷入二重性的困境,在学理上有走向分化和破败的可能。  相似文献   
92.
朱绍侯 《南都学坛》2007,27(3):24-28
周公、召公在武王灭商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武王逝世后,成王年幼即位,周公践阼,行政当国,召公任太保,为周公的助手。周公、召公“分陕而治”、“东征平叛”、“创建成周”、“教导成康艰苦创业”,为周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促成了“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年不用”的“成康之治”兴盛局面。实际上所谓“成康之治”,就是孔子所赞颂的“周召之治”、“周召之业”和“周召之迹”。  相似文献   
93.
仁学思想是儒家道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司马迁通过历史研究,认识到了"仁"在治国安邦中的作用,于是对先秦仁学,特别是孔、孟仁学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改造,孔子的仁学思想更是成为了他撰写《史记》、品评历代帝王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将从《史记》入手,论述司马迁对先秦仁学的扬弃,并分析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4.
教育部、国家语委《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在“通用”领域使用汉字必须遵守的规范。贯彻该《字表》必须澄清前一时期文化界对简化字的种种误解。朱大可所持简化字是“字母共产主义化”、“毛体字”,造成“文化断裂”的观点,以及他对某些字形的解说,对推行规范汉字有阻力作用。建议文化名人了解语言文字知识和汉字改革历史。  相似文献   
95.
作为台湾新士林哲学的领军人物罗光先生,在其生命哲学体系中,结合天主教哲学中的“存有”范畴和儒家传统哲学中的“生生之道”,体贴新的生命观,即生命是动态的流动,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变易,生命的过程就是生命本体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熊健美 《阴山学刊》2009,22(3):32-34,112
清末苏州诗人江浞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凝结为《伏敔堂诗录》,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之多,这些诗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  相似文献   
97.
史学界对朱培德江西“分共”事件着墨较少。其实,朱培德在江西用“遣送”方式“分共”,既有别于蒋介石集团的血腥“清党”,也不同于后来汪精卫集团的“七·一五”政变,他开创了第三条全新的和平“分共”方式:“分共”不坚决、不彻底,在“分共”的善后态度上先“送”后“迎”。由于当时深刻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朱培德采用了和平“分共”方式,随后不久,又恢复农工运动,共产党人纷纷返赣工作,江西的工农运动再现生机,这是史学界长期忽略的现象,也体现了这一事件对国共关系的巨大影响,并直接为日后共产党人和革命军队云集江西、发动八一南昌起义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八一起义后,宁汉合流,朱培德才开始积极“分共”,并由和平“分共”转为武力“清党”。  相似文献   
98.
20世纪以来,关于苏轼平淡自然艺术理论研究的文章数量众多,但基本是围绕着苏轼晚年趋于平淡自然风格的追求与他大量的“和陶诗”来谈的。实际上苏轼的“平淡自然”艺术思想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里从时代风尚、艺术创作、人格境界、情感守护以及人生艺术化等几个方面论述苏轼的“平淡自然”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99.
“无厚入有间”和“有厚入无间”分别为清代词学家周济和蒋敦复的论词之语,这种形象化的说法颇难领会。结合两家的其他词论,对二者的实质意义进行阐释,并揭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0.
今古文两学派的较量是《诗经》问题争论史中的一大焦点,但因三家《诗》的陆续亡佚,使得后人要支持今文《诗》,得同时致力于辑佚与诠释两个工作才行,清末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就是这方面的名著。此书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继续前进,尽量铺陈三家原貌,以《毛诗》作为理解今文的参照系,条理清晰,而其分别家数时,主要是依照陈寿祺父子《三家诗遗说考》的成果,甚至陈氏取材不够精审的缺陷也被王氏所承续,所幸,其在面对旧有材料时仍能注意到筛选与考辨的工夫,所以呈现出来的材料仍较陈书稍显精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