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民族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1168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8 毫秒
41.
国粹与国学——评章太炎的学术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桃坊 《云梦学刊》2009,30(1):14-20
中国近世的革命家和学者章太炎是国粹学派的重要人物,又是第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学大师。他是从固有的学术观念来保存国粹,提倡国学的。他以为国学的内容即是儒术和读经,治国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小学而研究经学。他所理解的经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古文经学派的经学,其治学目的和途径是遵循古文经学派的道路。由于受国粹派保守思想的影响和古文经学派门户之见的局限,章太炎在有关国学论著里表现出复古的倾向.他不是以求真的态度来对待新资料和新学科的,由于好奇和恶新使其治国学的道路陷于困境与歧途,为我们现在研究国学留下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42.
张晓彭 《西北民族研究》2018,(1):178-182,140
张澍是清代竹枝词发展史上重要的作家,也是唯一一位既创作西南竹枝词,又创作西北竹枝词的诗人。他以西北人的眼光来审视西北,对西北地区的文化习俗进行了历史性扫描,勾画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民俗画面,涵盖了山川风物、民间文学、饮食习俗和宗教信仰等多个领域,反映了西北少数民族独特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形成一幅包罗万象的清代西北民族风情画卷,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西北地区独特的地域精神和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具有很高的思想史、民族史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43.
对于凡俗人生和乐趣的沉迷与了悟构成张爱玲生命切实的底子 ,她执着于个体生命的真实 ,保持着一份走向世俗的现世精神 ,这使她成为一个极具个性又充满气质魅力的作家  相似文献   
44.
马明达 《回族研究》2005,3(1):91-96
薛文波先生是上世纪著名的回族学者,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一生汲汲追求真理,为弘扬回回民族爱国爱教的传统精神而努力.中年遭遇冤案,蒙受巨大苦难;晚年幸逢改革开放,以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回族历史文化和中国伊斯兰教问题的研究,取得重要成绩,对回族学学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遗稿已被汇编成<雪岭重泽>1、2两卷出版,今逢薛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雪岭重泽>的第3卷即将出版,作者特撰序言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45.
张载之学以六经为本而不废佛道精髓,尤其重视老庄的思想资源。张载认为,庄子明“理”但过于极端,终以之为梦幻。张载认可庄子所明之理,而批评其过言、过动,并常以庄子为鉴,警示学者。张载强调,学者当立心求道以明理,使天德得以盛大,使仁义能熟于内外,使天地之性与帅能在自身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46.
论《秧歌》     
张爱玲的《秧歌》1953年写于香港。半个多世纪以来,评论界褒贬不一,针锋相对,成了张爱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只有从《秧歌》出版的社会背景与作家当时的"竞技"状态来考察:首先,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重返香港,投入美国驻港新闻处,《秧歌》正是她写的第一个长篇——一个有着明显"绿背"(即美元)色彩的长篇。其次,新中国建立之初,人民生活是困苦的,但并非像《秧歌》所写的在"饥饿"的火山口上,显然,《秧歌》是作了歪曲反映。其三,《秧歌》有一段与内容天关的"妙论",此"妙论"出现在其前夫胡兰成于1958年在日本写的《今生今世》一书中。从时序上说,似乎胡兰成抄袭了《秧歌》,实则是《秧歌》保留的胡兰成的汉奸阴影。  相似文献   
47.
张耒晚年"乐府效张籍",走的是相同的"复古"道路,即发扬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北宋中后期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政治弊端、民生疾苦、风俗人情,再现了汉乐府风歌的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48.
张无翼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囿于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文以载道"的教育传统,囿于时代的政治目的,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张天翼把童话创作当作了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采用了成人化的表达方式,表现为执着于现实的创作立场、远离童心的旁观视角和对儿童情趣的理性化营造,在讲故事的同时为儿童讲述着成人经验里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49.
有学者对诸葛亮《后出师表》提出置疑。笔者提出几点意见:一、《后表》虽不载于《诸葛亮传》,但见于《诸葛恪传》;二、《后表》不是张俨、诸葛恪伪造;三、《后表》用语与诸葛亮习惯用语符合;四、《后表》立意与诸葛亮行为一致。由此可知,《后表》是诸葛亮的作品。  相似文献   
50.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age repair discourse by Chinese Health Minister Zhang Wenkang's discourse on SARS. The minister faced several accusations: the SARS outbreak was grow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d covered up the severity of this proble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gnored Taiwanese who suffered from SARS, and the Health Ministry provided information that was neither timely nor accurate. He employed several image repair strategies (denial, defeasibility, bolstering, minimization, differentiation, attack accuser, and corrective action). However, his messages were contradictory and apparently related on false information, so his efforts were unsuccessful and he was stripped of his off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