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43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4 毫秒
61.
古筝艺术在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否矛盾 ?应该怎样去继承发展 ?学风、争鸣和教学理论贫乏等。发展筝艺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到现在,郑敏一直在探索死亡的神秘与本质.她不仅谴责死亡的暴力,歌颂死亡的崇高,还赋予死亡以人文主义的内涵,更将解构主义的理论融入诗歌,对死亡和生命进行辩证的思考.  相似文献   
63.
论郑观应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的民本思想体系包括:政治上以君民交泰公利说给君民关系定位,提出了通达民情的现实问题,以西方的议院选举和日报充实和发展民本政治制度的建设;在文化教育方面,主张以近代科技教育取代科举制,以增进民众的智慧,并主张重整儒家伦理道德秩序对抗外来文化侵略;通过对郑氏民本思想的梳理,可以反映出近代民本思想的时代特点及内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64.
“清真雅正”是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清真”主要针对理而言,“雅正”针对辞而言。此标准机械而灵活,且具有相当的黜落功能。这一标准有关文风,但它的确立非全因文体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而定。它是清初统治者鉴于明末制艺流弊,为配合文化政策的实施而提出的,反映了官方的人才价值取向。这一标准到乾隆时被确定下来,并为满清后来各王朝沿袭并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65.
管仲的伦理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基本上是维护传统的道德观念,核心是“礼”,但管仲所维护的“礼”已与传统的“周礼”相去甚远;“仁”是春秋时期的新道德观念,虽然不能肯定管仲一定提出过“仁”的概念,但其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却为“仁”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管仲对伦理学最大的贡献是他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道德基础论。  相似文献   
66.
"执中致和"本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中致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表示协调不同声音,构成美妙的乐章.当人们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事物发展规律后,便逐步向认识、政治法律、伦理道德、心灵审美各领域拓进,要义是将利益不同、政治要求不同的力量协调起来,实现国安民悦的"大和"目标.甲骨文"中"为"王旗"形,表示王法之中道,后伸延为道德之中正,认识之正确,以及人性之至诚、人情之中节."执中致和"就是执政者以其中直之性和中节之情,实行合乎中道的法律制度,让矛盾中的各方各得其位,使创生中的万众各张其性.但由于"执中"权在君不在民,而原本作为协助君王"执中致和"的士人,在利禄的诱惑下成为官僚机构的一员之后,竟投王所好,使君权失去了稳定的、理性的制约力量,这样,其"中"不中、其"和"不和便成为经常的社会现象.在经过长期的治乱循环之后,人民最终以民主革命的形式推翻了君权专制制度.而今天,当我们运用"执中致和"的思想资源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时,一定要忠实地分析这一理论的本义,注意克服其主客观的历史局限性,使它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67.
郑观应是从买办转化为民族资本家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有关经济思想的论述,倾注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他以历史的发展眼光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进行了批判,提倡“振兴商务”“以商立国”;主张与西方列强进行“商战”,抵制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的经济利益;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建立近代金融和财政体制。郑观应的经济思想在唤起民族觉醒,探索民族振兴之路,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捍卫国家经济利益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8.
先秦阶段孔子已经意识到情感为诗歌艺术的审美特征,在此前提下提出"诗可以兴"、"兴于诗",将诗看作是成就理想人格的途径;而后汉代经学家解诗,"兴"被诠释为艺术创作手法,这是艺术沦为教化工具的直接结果;魏晋思想环境的变化促使"兴"得到发展,感兴恢复其情感特征,显现出魏晋人率性而为、任性自然的人生追求。简而言之,"兴"直观地显示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体现着时人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9.
晚清"鸦片商战"观与近代经济民族主义的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增合 《河北学刊》2005,25(3):105-110
经济民族主义是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充分彰显的一个领域,"鸦片商战"则是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观念的重要形式.鸦片战争以后,清廷无法有效地禁绝外来鸦片.民间人士为抵制外国鸦片入侵,纷纷主张弛禁土产鸦片,扩张罂粟种植面积.这种观念不但表现在一般士大夫身上,而且清廷重臣、地方官员也不乏其意,域外人士与国内士绅声气相求,世俗报刊与教会媒介均有相关言论刊布.作为一种非理性的经济民族主义观念,"鸦片商战"给晚清社会和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  相似文献   
70.
筝源于瑟,说法有三:一、"筝,小瑟也";二、"颂瑟,筝也";三、分瑟为筝.其说起因不外两个方面:一、筝与瑟的形制相似;二、瑟之弦数(多谓"二十五弦",亦有谓"二十七弦"者)或为十二弦和十三弦两种筝的弦数之和,或可分出两张十三弦筝.筝源于瑟说虽非空穴来风,但其根据汉代之后筝与瑟的形制以及二者弦数的某种巧合而作的推断,仅仅是关于筝发展演进中的形制的变化,从未真正触及到早期的"五弦筑身"或"鼓弦竹身"之筝的源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