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7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715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从两周金文可以看出当时婚姻关系:明言婚娶,载明夫方信息,铭文本身表明夫妇关系、子母关系,器铭之间互证可明确的婚姻关系。金文结合传世文献可看出:女性称谓首字所标示的父方信息、夫方信息,判断夫妇婚姻关系,从两周金文并结合遗存看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92.
在中国现代文坛,周作人是最早评价外国文学艺术,倡导中西诗学融合,进行对比研究的,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播火者,也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先驱者之一。  相似文献   
93.
北周武帝释放奴婢,既有人为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两晋至南北朝时期奴婢的大量出现,有战争、民族矛盾、自然灾害、少数民族落后等诸原因。随着内迁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民族融合的深化,门阀势力的削弱,解放奴婢的阻力大为减少;加之北周武帝个人儒学修养好,又出于灭亡北齐追求天下一统的目标,通过释放奴婢以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就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94.
在周代,不仅死人饭玉,而且活人也饭玉;它不仅是亲情的表达,而且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饭玉这一葬仪,是远古这一风俗的继承和发扬,其缘起的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95.
Zhou and Qin [2004. New intervals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binomial proportions. J. Statist. Plann. Inference 123, 97–115; 2005. A new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binomial proportions of paired data. J. Statist. Plann. Inference 128, 527–542] “new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treatment proportions exhibit a severe lack of invariance property that is a compelling reason not to use them.  相似文献   
96.
主要以苏轼的文学创作为导引,从书生个性和倦客心态、贵族精神和平民情怀、诗人品性和哲人襟怀这三个角度解读坡公被贬黄州后的复杂心态,从而让读者对苏轼性格的多重性和人格的丰富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97.
《三国演义》与《东同列国志》都崇尚“羽翼信史” ,但罗贯中的立意在小说历史化 ,冯梦龙则意在历史通俗化。两人在编纂技巧上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98.
周作人和张竞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两个风云人物 ,也是两位在妇女问题上心思颇重、用功颇勤的学者。将妇女研究从男女平权的政治层面深入到女性本位的文化层面 ,是其新式妇女观的共性与贡献。尽管两者之间有悲观与乐观之分 ,但都如昙花一现。就文化比较学而言 ,其根本偏颇在于以西方个体本位的文化理念为旨归 ,背离了中国群体本位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9.
周作人向以“独树一帜”的文学现著称文坛,以往研究者多关注其早年文学现或文学现的某一方面,没有对周氏文学现做较全面评析,从批评论、功能论、文体论、本质论四方面分析周作人文学观,可以粗略窥视到其文学现理论基础及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0.
《庄子·齐物论》中“彼此是非”一节,历来论者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且由于此段话在文字辨正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遂造成种种误解。对此段话作逐字逐句的考辨,庄子是在本体论意义上谈“彼此是非”。庄子“彼此是非”的思想最出色的运用表现在其生死观上,他并不是一味地将生死等同起来,而是在看到异中之同时,也看到同中之异,其心态和思想十分复杂,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体味人和他所在的那个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