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民族学   8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36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9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7 毫秒
71.
武则天与唐太宗、唐高宗父子之婚姻关系,向为人们所注目,但武则天与李治的接触及恋情关系的确立,则未被留意.对于宰相刘洎之死,史家也往往从政治斗争的角度加以分析,而忽视了刘洎与武则天、李氏父子三人之关系.唐太宗出征辽东,太子李治、刘洎及其众多嫔妃包括才人武则天等留守定州,武则天与李治恋情关系当于此时确立.太宗失利军还,虽知李治与其嫔妃厮混之事,但苦于未能明了具体对象,于是刘洎难免监视失察之咎而不得不死.其后,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还有发展,故太宗将武则天赏赐给李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武李恋情、刘洎之死、唐太宗赏赐嫔妃、武则天二进宫等,都是当时社会形态、婚姻状况、政治趋势的反映.  相似文献   
72.
三国是文学灿烂多彩的时期,因统治者的提倡,文人学士地位得以提高,个人的创作受到重视。“通脱”的文学个性,造成了建安时期文学的辉煌。“三曹”、“建安七子”虽地位不同,但共同的文学爱好使他们常常集会,开展文学活动,都成为名噪当时的文学大家。贵为太子的曹丕,一封《与吴质书》用优美的骈句,体现了“清绮”风格,是古代骈文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73.
关于曹锟与吴佩孚的关系,并非如史界所公认的"始终信任弗渝":从与曹相识到"崭露头角"吴佩孚未被曹锟所器重;关于第一次直奉战争曹吴观点相左;王宠惠组阁是曹吴矛盾的集中体现;曹当总统心切赞成先选总统后立法,而吴恰好与其观点相异;镇压工运方面曹吴意见亦有所分歧。  相似文献   
74.
大化循环,尽终返始--清初回族思想家刘智哲学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回族思想家、“天方学人”刘智 (约 1 660—约 1 730 ) ,从伊斯兰教教义学的立场出发 ,基于在中国弘扬伊斯兰教教义思想的神圣使命感 ,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 )学养与系统的回教教义学研究 ,在吸收回族先贤王岱舆 (约 1 580— 1 660 )、马注 (1 640—约 1 71 1 )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终于构建了以“真一说”为基础、以“人论”为主要内容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本文拟对刘智在创建中国伊斯兰教教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 ,如何吸收和改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其概念 ,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5.
"祁连小月氏"族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一族源"论的影响下,历来史家都将战国秦汉间曾活动于河西走廊地区月氏及"祁连小月氏"视为同源民族.不过中外历史文献与实物资料表明,河西走廊地区月氏本由突厥、乌孙和羌所组成的一族三源民族."祁连小月氏"虽曾是河西走廊月氏的一部分,但其并不与西迁西域的大月氏同源于突厥族,而实际上则源于羌族.  相似文献   
76.
先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兴盛阶段,诸子百家的原创思想基本奠定了秦汉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学术格局。《庄子·天下篇》撰成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问世于东汉前期,是现今所见总结评述先秦思想的两篇重要文献。但因二者的历史背景与学术话语的不同,评论诸子的学术视野与思想宗旨不同,故《天下篇》立足于“道术”以品骘诸子,而《艺文志》以“方术”胪列百家,以致形成二者迥然不同的学术分野,对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自六朝以降,学者普遍认为《同声歌》为张衡所作,或托于君臣美人兴寄说,或言此为张衡突破汉代经术藩篱的爱情诗,观看《同声歌》之诗文,内容行文露骨,描述一位女子初为新妇的艳情诗作,然而考就两汉道德束缚与张衡性格操守,此诗不大可能为东汉之人所作,亦不可能出于张衡之手。近来宇文所安与木斋先生,对古诗之作者与创作年代皆提出怀疑之新说,此诗应为甄后写给曹植的情诗,而此诗最有可能作于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东征孙吴之期。  相似文献   
78.
抗日战争时期,受聘于西南联大的"教师诗人"冯至创作了《十四行集》,其以对于生存与死亡、孤独与沟通和日常事物的诗性思考,奠定了冯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中国十四行诗赢得了广泛的声誉.由于冯至留学德国期间,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人里尔克创作的感染,在《十四行集》中鲜明地体现了里尔克对冯至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诗学观念、传达方式和创作形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79.
李贽与李梦阳文学思想鲜明对立,但对其豪杰人格却十分推崇。此矛盾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二人看似相同的人格理想,实有不同的哲学内涵:李梦阳之豪杰人格以传统儒学之伦理道德为基础;李贽之豪杰人格却以自然人性之“真”为基础。这恰是二人文学思想走向复古与性灵之对立的根源。  相似文献   
80.
明朝中后期的李贽是中国最早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女人和男人同样重要,女人和男人的见识无长短之别,女人和男人在婚恋、受教育等方面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李贽的男女平等思想在晚明至民初被很多思想家广泛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促进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近代山西有越来越多的妇女着新装、变发型、自由恋爱,并走出家庭,接受教育,参加革命,逐渐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