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2篇
民族学   10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603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是为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调查表明,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报告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形势报告会的实施不规范,大学生形势报告会的效果不佳。文章针对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出现的这些问题,寻找有效途径切实增强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2.
转变高职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成为构建高职财经写作课程项目教学新体系的理论依据。该课程项目教学新体系强调:以企业实际工作为行动导向,以具体情境为教学项目,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以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学生思路,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用、用中学”。  相似文献   
33.
盗窃犯罪是一种常见犯罪。实践中对盗窃犯罪存在一些价值认识错误 ,常把盗窃犯罪的“数额”作为认定盗窃行为罪与非罪、罪轻罪重的关键因素 ,片面强调了犯罪认定的客观方面 ,忽视了行为人主观认识错误对犯罪构成的影响 ,从而背离了犯罪认定的主客观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34.
实践美学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就此来理解其渊源,则面临着一系列无法回答的问题。它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学派,是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物。实践美学在中国的崛起和兴盛,有着时代的现实原因,其代表人物的身上承接着中华文化传统的余脉,他们外部研究的视角、将美学研究价值化、伦理化的倾向、对‘人’的社会性群体性的界定,与中华文化传统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5.
在张爱玲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中,弥漫着浓郁的“都市风情”。张爱玲从女性的视角和生活环境出发,重视人与景、人与物的联系。她长于在小说中对上海的街巷、公馆(公寓)的堂屋、阳台等的点染描绘。这些小景色、小环境往往成为她小说中人物重要的活动场所。她笔下的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互映衬,构成了上海都市风情的重要内容,也显示了张爱玲卓越的艺术才情。同时,张爱玲善于营造世态人情氛围,从而为她的“都市风情画”注入了日常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36.
党的指导思想是有层次性的。从历史定位的角度看,从准确表述党的指导思想的角度考虑,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队段着眼,应提出并确立"邓小平江泽民理论思想"这一范畴,并以之作为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和党在新世纪、在社会主义历史新阶段的指导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邓小平江泽民理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和丰富升华;而作为研究对象(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党史研究和其他学术研究),邓小平理论范畴可以继续使用,并可以使用江泽民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37.
蔡易庵先生是近代以来扬州印坛的重要印人.其篆刻艺术以秦汉印为"源",对明清和近代印学流派印人印章作精当的吸收,形成个人的特色.其印章法上得秦汉布白之意,用刀得晚清印人刀法,而以"冲"、"涩"运之,并以碑版入印,形成了清穆醇和、淹雅简约的印风.这种烂漫之趣、生涩之美、自然之韵在现代印坛另辟一途,富于新的审美趣味,丰富了当代篆刻的创作.  相似文献   
38.
风俗视角与《诗经》的还原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元英 《唐都学刊》2001,17(4):64-66
《诗经》因为被罩以神圣的光环而掩盖了它的原貌,也蒙受了种种附会和曲解。从风俗视角可以梳理出《诗经》文化背景的两个重要特征“诗以言志”的习尚和“礼乐救化”的传统,有助于对《诗经》的还原阐释,风俗视角还能使读者领略到《诗经》所展示的鲜活多彩的风俗画卷,感受“天籁之音”的艺术魅力,有利于《诗经》去圣返俗。  相似文献   
39.
文学研究无论是影响研究还是科际整合以及阐发研究,都在于为研究对象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或寻找一个参照系,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于作为"明比"的平行研究的"暗比".因此说,比较文学就是文学比较,只不过是这里的比较已经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历史赋予比较、参照、跨越、打通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40.
改进了文献~([1])所提出的确定主应力方法的结论,使之更完善,应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